書上看到一段話,說得很好,跟大家分享~
家是一塊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種下挑剔;長出埋怨;種下理解,收穫寬容。
種下指責,長出禍根;種下體諒,收穫和諧。
這原本是寫給家庭的話,但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依然適用。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勞心勞力,成績稍不如意就對他們吹鬍子瞪眼,喊打喊罵更是不在少數,最後不僅傷了孩子的心,還讓家庭矛盾升級,打破了家庭幸福的天平。
但其實好家庭需要經營,好孩子也需要誇獎,只有兩者相輔相成,家庭才會更和諧,孩子才會更成功。
01 捨得誇孩子的家庭最明智
媽媽們只要聚在一起,總會不可避免的聊到孩子,例如,“你家孩子這次數學又考了年級第一啊,真聰明,不像我們家的那個笨死了。”
“成績是還不錯,可就是人太調皮了,每天都把我氣得跳腳,看著就煩。”雖然謙虛是美德,可孩子該誇的時候還是多誇誇,會助長孩子的自信。不然讓孩子聽了去,真會覺得自己不受媽媽喜歡,會打心底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想要孩子更加健康向上的成長,家長必須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所以,媽媽們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碰到類似的情況,還是要給孩子“留點面子”,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有積極的作用。
父母捨得費心,孩子就會貼心;父母捨得用心,孩子就會開心。教育的路上,不能只讓孩子孤獨的前行,做父母的也要捨得用心費心,這樣才會教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
02 願意陪孩子的家庭最成功
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媽媽原本打算下班後帶孩子看電影,結果公司臨時要求加班,沒辦法這位媽媽只好打電話給婆婆,讓她帶孩子去玩。沒想到孩子聽了奶奶的話後,哪也不去,飯也不吃,一直哭著說媽媽不愛她了,她都一個月沒和媽媽出去過了。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作為父母作為兒女,我們努力的工作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孩子和父母過更好的生活嗎?但現實卻是,不但丟掉了生活,還丟掉了家庭和孩子。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有父母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近的原因,很簡單,相處的少,互動的少,感情自然也就不濃!
陪伴,並不是要求我們時刻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能給他一個回應。孩子的成長很快,當他長大了,可能需要你的地方就少了。
所以,工作再忙,也請花點時間陪孩子。別給自己留遺憾,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盡量多陪他一點點,這對他的性格塑造也是很有利的。
03 孝順老人的家庭最友愛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千百年來流傳不息的文化精髓,更是孩子們從父輩繼承的最珍貴財富。
如果家裡有個孝敬老人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也會看在眼裡有樣學樣,給媽媽端茶倒水,給爸爸揉揉疲憊的肩膀。可若是爸爸媽媽上班回家,總是充當甩手掌櫃,對老人呼來喝去冷言冷語,就會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沾染上不良品德。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想將來老有所依,就該從現在開始,給孩子建立良好的榜樣,鍛煉他們從小就有一顆善良體貼的心。
這,可以從給老人端一杯茶、削一個水果做起,簡簡單單的行為動作更有大哲理。
04 夫妻和睦的家庭最順利
都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成為夫妻,可想而知是多難得的緣分。
在家庭角色扮演中,夫妻是主角,孩子是配角,只有主角相處和諧,才有配角的安穩成長。
一個家庭裡,大人的爭吵,無論誰贏,輸掉的總是孩子;而大人的和睦,哪怕假裝,也能給與孩子最多的安全感。
要知道,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給孩子留下好車好房,而是給孩子一顆懂得愛人和體諒人的心。在家裡,爸爸愛媽媽,媽媽敬爸爸,這就是孩子一生都消耗不盡的財富。
05 重視孩子教養的家庭最聰明
早上上班,看到剛從上海出差回來的小張一臉生氣的樣子,過去問怎麼了,小張說:“昨晚坐高鐵回來,特別累,很想好好睡一下的,結果有個熊孩子一直用平板放動畫片,看得哈哈大笑的不消停,氣死了。”
我問:“那你們沒有和孩子的家長溝通嗎?”小張氣道:“說了啊,可那大人竟說不給孩子看他會哭,到時候更吵人,還不如就讓他安靜的看。”
都說熊孩子是被家長慣出來的,幾乎所有的熊孩子背後都藏著一個熊家長,這話終究是沒錯。可孩子終究會長大,今天你不捨得教育孩子一分一毫,明天社會就會好好懲罰孩子,要知道社會不是養育人的地方,而是教育人的場合。
所謂教育,還是要從做人的本質做起,千萬別等孩子長大後才後悔今天的教育有了偏差,到時候再想管教可就晚了。
很多時候,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事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一直深遠的影響著。
與其讓孩子學這學那,不如從自己做起,從家庭生活的小細節著手,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這才是對他們成長最有幫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