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味強調爸爸的陪伴,沒有爸爸的陪伴,孩子也能變得更好
孟母位居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
我們熟知的典故有:
孟母三遷
《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
孟母斷機
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
孟母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育兒育己,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孟母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回到問題的本身,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問題本身就帶有傾向性!
我們不迴避父愛的缺失,會給孩子造成的心靈傷痛。
我們不迴避父愛的陪伴,對於養育孩子的重要程度。
但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情況下,
父愛的不得不離場,
未必就注定一個孩子要擁有“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生可能性。
所謂熔金鑄器,一捧好金是否能被鍛造出來,主要還得看模具是不是足夠完美。
孩子比如那把金子,
媽媽就比如那個容器。
在父親缺席的生活裡,
一個媽媽,能否心智堅定,能否心懷寬廣,能否克勤克儉,
對一個孩子的未來導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否有爸爸的陪伴並不是孩子發展方向的風箏線,
就算是那些父母共同參與的生命成長中,
也依然造就出來很多跳樓孩子,離家出走的孩子。
能否正向的牽引一個孩子的成長,
關鍵在於他的導航者是否足夠堅定。
---------------------------------------------------------
關於大多數母親,最難的不是睡覺掠奪,不是與孩子見招拆招的身心俱疲,不是各種焦慮,而是在孩子病痛或許大哭的時分,發現只能由自個一人承當的時分那種蒼涼和失望。父親除了作業即是遊戲,要么即是沒完沒了玩手機,還有甚者裝睡.......如同孩子的工作,只與母親一個人有關。孩子是父姓,母親卻活的像個單親母親。
有人調侃,中國的母親情況其實就是:
當媽式擇偶
保姆式妻子
喪偶式育兒
守寡式婚姻
我看來中國爸爸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是:
能媳婦做的堅決不自己做
能明天做的堅決不今天做
能一會兒做的堅決不現在做
中國的媽媽們恐怕是全世界最勤勞、最能幹、最賢惠的女人,但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悲催、最委屈、最無奈的女人。
中國的爸爸們恐怕是全世界最拼命工作、最愛賺錢、最愛應酬的男人,但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沒有存在感、最不被孩子愛戴、最具孤獨感的男人。
每次有已婚明星的出軌新聞,鍵盤俠們一個個都血脈噴張,義憤填膺的打著口水仗,
好像出軌是一個家長對家庭所做出的最惡毒最過分的事情。
其實,不作為,才是一個爸爸給孩子最壞的禮物。
爸爸帶娃好處多多
① 爸爸是寶寶性別意識的典範
父親比母親對寶寶性觀念影響力更大,寶寶生下來就能區分母親,與父親共處才是發展性別認知的要害。
研討表明8周大的小嬰兒就能感受父親媽媽交流的不一樣。
此外,父親是力氣、權威、才智的化身,是男寶寶的男性偶像,男寶的男人氣魄、責任感、獨立性主要是從父親身上習得的。
而對於女寶寶而言,父親是孩子生命中第一個異性人物,女寶寶的社交才能、性情培育、情商才能,以及今後與異性共處經歷都源自於父親身上,父親的形像人物對女寶寶婚姻觀的形成非常重要。
② 爸爸給孩子長久的安全感
與媽媽提供的親密感不同的是,爸爸通過滿足孩子生理以外的需求給孩子支持,這種支持是別的撫養人無法取代的。
③ 爸爸給孩子更大自主空間
很多媽媽吐槽爸爸懶,有時候管的少也是優點,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主嘗試機會,有助於滿足孩子的探索心和求知欲。
④ 爸爸情緒穩定,管理尺度客觀理智
不像情緒化的媽媽總是陰晴不定,爸爸更加理智,不容易因為瑣事而嘮叨責備寶寶,也不會過度溺愛孩子。
⑤ 爸爸更容易帶出高情商寶寶
爸爸動手能力強,是孩子天生的遊戲玩伴。有助於孩子樂觀快樂的性情培養、情商培養、人際關係的提升。
歷史驚人的相似在於,孩子很可能會想當然地把從父母處學來的處理情感衝突的辦法放到現在的情感中,比如對朋友或配偶猜疑、不信任、過度掌控,進而為情感、婚姻的失敗埋下伏筆。
父親們,多一些陪同,母親們,少一些訴苦。給孩子最佳的愛,是父親母親互相相愛。比參加度更主要的,是愛孩子愛家人的那顆心。
希望咱們的兒女長大以後會自豪的說:我希望找(做)一個像父親相同的男子。某種程度來講,孩子的婚姻美好,才是咱們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
這取決於媽媽的態度+孩子的認知
很多人認為可能導致孩子必然出現各種問題,比如人格缺陷,比如娘娘腔等等,但是因果關係並沒有這麼簡直。
心理學上講究ABC理論,即前段A現像或條件的輸入,最後產出一個什麼樣的C結果,中間經過了B機制的中和。也就是說爸爸缺位這個客觀現象最後導出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的一個後果,中間還有別的影響機制,這就是孩子對父親缺位的認知,而孩子的認知主要受到母親的態度的影響,所以,我們綜合說父親缺位究竟如何影響孩子,這取決於媽媽的態度和孩子的認知。
這個理論基礎是,我們的世界既是個客觀世界也是個建構的世界。也就是說重要的不僅是客觀發生了什麼還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後者才真正決定我們如何反應。
以父親缺位為例,我接觸的幾個真實案例,分為三類。
1.成長為自我放逐的孩子
這類孩子跟父親不僅缺乏深刻的感情,而且是憎恨父親,也有嚴重的被拋棄感,覺得自己不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被嫌棄的。這樣的孩子功課不好,逃學打架沉迷於遊戲,最後對媽媽也惡語相向。
對應的,他們的媽媽都是苦情派,媽媽憎恨父親的不負責任,將自己內心的憤怒不加隱藏地發洩給孩子,另一面也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媽媽很辛苦,你給我滾,總之有一個充滿了怨恨的、情緒不穩定的母親。
2.成長為成就優秀的孩子
這類孩子特別爭氣,為了媽媽拼盡全力去學習,為了證明給爸爸看為了出人頭地,心裡冒著一股勁。他們一般來說學習成績都很好,對於自己的失敗不肯原諒,如果做得不好會恨自己,不允許自己失敗。
這樣的母親一般來說對父親有怨氣,但是在孩子麵前適可而止的發洩,她通常情緒穩定,自己性格也很堅韌,生活很負責任。
3.就是一個正常的孩子
我遇到個極端案例是,也特別能說明這個道理。他的父親是地質勘探隊的,從小他們院裡在地質局工作的家庭很多,孩子們大多父親都不在家,都出去工作了,然後所以他從來覺得父親不在家很正常,後來他的媽媽跟父親離婚了,他就一直輾轉跟著父親去離他工作地方近的城市讀書,什麼意思呢,他父親在野外工作啊,他就留在最近的城市裡讀書,上大學之前他轉學都轉了12次!他七歲就一個人在北京上學自己照顧自己!
一般人可能覺得他簡直不知道長成多麼糟糕的樣子。可實際上,他很正常的長大,也不憎恨父母。他告訴我說,等他大學畢業工作後,他已經25歲了,某天才突然發現,原來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陪伴是不正常的!他說因為小時候院裡的孩子們經常父母都不在啊,就以為那是正常的,沒想過……
所以可見不僅父親不在身邊並非必然產生壞影響,簡直連母親不在也對他沒什麼壞影響。因為他從小就覺得每個人都應該靠自己,身邊都是那樣的孩子啊,父母不在我們自己照顧自己,正常啊!
那麼另一個例子就是我自己。我的父親是企業家從小並不常見到他,但是我的母親一直說父親在工作,很辛苦,我們也因為父親工作身邊的鄰居對我們十分看重,帶給我們驕傲,所以,我們一直也很崇高地看待爸爸,也覺得那是正常的,反而相比在身邊照顧我們日常起居老是情緒不好喜歡打罵我們的媽媽,更愛爸爸!
所以綜上,父親缺位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影響,得看母親怎麼解釋和母親的態度,以及孩子怎麼看。
當然,總體來說父親缺位還是必然有些影響的,比如缺父親的孩子,有時候會導致自卑是的感恩,到了要將別人的需求凌駕於自己之上的地步了,因為缺少愛導致了自我價值感極低。又比如會導致孩子容易憤怒,因為沒有父親在身邊,他就需要自己保護自己,對抗環境帶來的壓力,這導致他的防禦性人格等。
總之,當父親不在這個客觀情況我們不能改變,我們就盡量的去改變這件事情的解釋吧,讓他有一個合理的積極的解釋,讓孩子依然可以健康正常的成長。
----------------------------------------------------------------
爸爸是孩子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比較樂觀自信,但這只是絕大多數,並不是全部。
有朋友離婚,帶著女兒獨自生活。女兒看著挺樂觀挺快樂,然而卻是很散漫很固執。也許是剛好到了叛逆期,所以常常是放學後不歸家。因為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可得上班賺錢,那麼她就慢慢形成了拖拉的性格,喜歡耍點小心機,其實是挺聰明一孩子。
離異家庭的孩子不管隱藏得再深,都不如健全,溫馨和睦的家庭來得幸福。父親的角色是要帶給兒女勇氣和毅力的,父親這一角色若缺失,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遺憾不是一點點。
雖然也有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努力特別出色,但很難說他們心底就不渴望不遺憾。
--------------------------------------------------------------------
媽媽生,姥姥養,
姥爺天天菜市場。
爸爸回家就上網,
爺爺奶奶來觀賞。
我之前一起工作的男同事L,算是比較典型的已婚好男人人設,在辦公室裡面經常幫大家抬重物取快遞,偶爾給大家買個小零食也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工作上也深得大家肯定。
我心裡想著:嘿,這個大暖男,肯定把媳婦也哄得很開心。生孩子之後我們都一個勁兒的恭喜,暖男也開心的合不攏嘴。那段時間平時工作挺忙的,加班是常事兒,可是後來正值我們工作淡季大家都早早下班回家,L天天都不著急撤退。某次我剛剛準備背上書包回家,聽到L手機響了:“媽,我今兒還得加班,實在不好意思,您和XX(L媳婦)先吃吧,就別等我了,應該不會太晚,我拿鑰匙了。”我默默看了一眼L的電腦,遊戲還在進行中......原來說是加班,其實是賴在辦公室打遊戲呢!
彼時我還是一個未婚小丫頭,看不明白裡面的烏龍和玄機,不明白怎麼並沒有很多工作任務的L突然就開始沒完沒了的“加班”了呢?當媽了我才知道:加班是假,逃避是真!
前段時間離婚的小A也讓我心頭一震。小A老公多金帥氣,被我們很多人所羨慕,兩個人之間沒有出軌婚外情,也沒有婆媳矛盾,大家都不理解她為什麼突然就這麼決絕。
“懷孕是我一個人去檢查的,生孩子當天他還在忙著開會,洗衣做飯做家務都是我一個人,我能賺錢又不靠他養著。下著大雨孩子生病,我一個人抱著孩子去醫院....... 電話那頭說:正在應酬,你自己打個車吧。孩子高燒40度,從醫院回來一個人餵藥、哄睡、擦洗……一宿就抱著孩子到天亮。早上孩子他爸喝的大醉,回家吐了一地,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給老公倒水,水灑了燙著自己還被說笨手笨腳。”
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本來想勸小A幾句,生把話咽了下去。
這哪裡是賭氣,這明明是絕望。
有個段子,一個男的吹噓:“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務,做飯,帶娃,自己賺錢!”
朋友回:“像你老婆那樣的,在我們那裡叫寡婦。”
對於大多數媽媽,最難的不是睡眠剝奪,不是與孩子見招拆招的身心俱疲,不是各種焦慮,
而是在孩子病痛或者大哭的時候,發現只能由自己一人承擔的時候那種淒涼和絕望。
爸爸除了工作就是遊戲,要麼就是沒完沒了玩手機,還有甚者裝睡.......
好像孩子的事情,只與媽媽一個人有關。孩子是父姓,母親卻活的像個單親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