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驚蟄,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蟄,就是藏的意思,
一聲春雷,不僅驚醒了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
各種病毒與細菌
也隨著忽冷忽熱的天氣活躍起來,
所以養生的要點在於,
做好脖頸、足底的保暖,預防感冒。
今年,驚蟄也是春節長假之後的第一個節氣,
新年新氣象,中國傳統裡,
人們會在這一天裡熏艾草、炒黃豆,
示意驅趕霉運。
一年的運氣好不好,就全看今天了!
自述頤真編輯Kelly
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說的是,驚蟄是一個桃花盛開、黃鸝鳴叫、燕子飛來的時節。
在田間,農家清閒的日子到了頭,春耕開始了。
城市裡,一個油膩慵懶的春節過後,大家迎來了新一年的工作。
冬去春來,新年要有新氣象。
打小人,趕霉運
驚蟄時節,溫度上升,正好給了病毒最好的滋生環境,這也是為什麼流感容易在此時爆發的原因。而對抗流感,自古以來都是依靠艾草。
古時候,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用艾香驅趕蟲、鼠、霉味,許多地方也用這種方法來驅趕霉運。
民間各地有很多不同的除蟲儀式,江浙一帶用掃帚掃蟲,湖北土家族有“射蟲日”,客家人吃“炒蟲”。
“炒蟲”不是炒真正的蟲子,而是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或者是炒豆子、炒米穀,以達到驅蟲的目的。
二月二青龍節,也在驚蟄時節。這一天,民間不僅有剪頭髮的習俗,家家戶戶還盛行“炒蠍豆”,寓意辟邪。
“蠍豆”就是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也是春季適當進補的絕佳食材。
將黃豆放入鹽水,同八角、茵香和花椒一同浸泡24小時,煮熟後爆炒,就可以吃了。
古時候,流傳著在驚蟄日祭白虎的風俗,祈求用白虎的力量鎮壓蛇蟲鼠蟻,以免招來災禍。
冬天的蛇蟲鼠蟻在驚蟄日即將甦醒過來,謀害世人,而小人也會在此時惹事生非,言語傷人。
化解小人的絕招就是“打小人”,而最合適的日子就是“驚蟄”,又名“白虎開口日”。
驚蟄這一日打小人,是傳統的民間習俗。
放在今天來看,我覺得其實就是除暴戾之氣,減少一言不合便怒目相視、拳腳相向的情況。
除了打小人,更重要的要修養身心、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
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古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驚蟄時間吃一個梨。
可能是因為“梨”與“離”同音的緣故,民間有“驚蟄吃梨,與害蟲別離”的習俗。
驚蟄時節,很多地方的氣候還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咳嗽傷風。
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蘇北及陝西一帶有全家吃梨的習俗,並流傳“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說法。
梨的吃法有很多。北方適合直接食用,身體虛弱或體質偏寒的人可以食用冰糖燉梨,
使用蒸煮的方式去掉梨中一部分的寒性。
銀耳養肺補腎,能清肺中熱、養肺陰、濟腎燥。跟梨搭配在一起,
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因天氣乾燥引起口乾舌燥、咳嗽等不適。
驚蟄,來一碗洋蔥雞肉圓湯
洋蔥雞肉圓湯,湯汁甜美,清潤可口,是我推薦大家在驚蟄時節可以在家喝的一款湯,簡單、營養、好吃。
洋蔥性平、味甘、入肺,適合春季手腳冰涼、氣血不暢、畏寒怕冷者,還能預防風熱感冒。
雞肉性微溫、味甘,適合春季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貧血者。
將一整顆洋蔥去頭去尾,煮至軟糯,象徵圓滿。肉丸中加入了一些柚子皮,出鍋前再撒一把當季香菜來醒脾,就完成了。
少發怒,忌勞累,防風邪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溫度變化大,特別容易受風邪侵擾。
風邪是“感冒”的古語,如今中醫依舊沿用這一叫法。
一定要注意脖頸與足底的保暖,頸部是身體的“門戶”,
如果不掩護好,風邪很容易入侵,老人們常說的“春捂”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認為,“藏於精者,春不病溫”。意思是,春天要養正氣,才不容易生病。
最重要的就是要睡好覺,忌勞累。不可濫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傷損脾陽。
青簡攝
春天要養肝。怒傷肝,所以春天一定要戒怒。尤其是素有肝病之人,春天一定要注意心情和暢。
其實戒怒不但可以養肝,還可修身養心,預防百病。
適合這個季節的戶外活動,我比較推薦太極拳、盪鞦韆,或者帶著家人到郊外踏青。
春季,古人講究衣著寬鬆、散落頭髮,所以最好不要穿緊身褲、束緊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