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在我們普通民眾中知名度很高,基本上成人都知道這是一個補腎的方子,六味地黃丸作為一種補益類的藥物,使用的歷史都快有1000年了,而且很受一些大人物的青睞。
據說康熙年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患病兩月未癒,臥床不起。康熙親賜六味地黃湯,曹寅服藥後很快就痊癒了。在臨床上,只要對症,比如手腳心熱、嗓子髮乾、怕熱,盜汗,服用六味地黃丸都有很好的功效。那麼六味地黃丸為什麼補腎的效果好呢?
六味地黃丸之所以功效非常好,就是因為它同時兼顧補和瀉。六味地黃丸就六味藥:熟地八錢,山萸肉四錢,山藥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
上面六味藥有“三補三瀉”。藥量最大的是地黃,比例是八,地黃是入腎、補腎的藥;而澤瀉是瀉腎的藥,比例是三,澤瀉長在水里,能把水里面的陰邪瘴氣都清除;山藥補脾,比例是四;茯苓可以把脾胃裡的濕氣、垃圾都瀉掉,比例是三;山茱萸能補肝,比例是四,山茱萸還有救虛脫的作用,病人虛脫將死的時候用150 克山茱萸煮濃湯能回陽救逆,甚至有起死回生的效果;牡丹皮是瀉肝的藥,比例是三,能祛肝火,疏肝鬱。
從上面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不僅僅是補腎的藥,其實是腎、脾、肝同補、同調的。在補的時候同時兼顧瀉,有補腎的也有瀉腎的,有補脾的也有瀉脾的,有補肝的,而且補的藥比瀉的藥用量多,其中以補腎的藥用量最多,所以以補腎為主,同時加上脾和肝的新陳代謝。
每次看到這樣配方巧妙的經方都無比佩服古代先賢的智慧,如果是我,窮其一生也想不出這樣的傳世名方。我們從這個名方還得出一個寶貴的經驗,就是在平時我們吃補藥,不管是什麼補藥,都不能只補不瀉。
在吃補藥的同時再稍吃些有降火、利水、行氣功效的食物或藥物,到時候會發現補藥的效果更好,有補有瀉,進來好的,搬運壞的,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才能夠加強。如果只補不瀉,身體又比較虛,那麼可能不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嚴重的還有副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吃了補藥反而更難受的原因了。
言歸正傳,再說說六味地黃丸,只要對症,吃了六味地黃丸的功效就會很好。那麼怎麼樣才算對症呢?
在腎陰虛的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用這個藥都會有不錯的效果。腎陰虛的人往往有這樣的特點:
一個是舌質紅,舌苔薄。一個是虛熱,所謂陰虛生內熱,腎陰虛的人脈搏跳動的比較快,常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耳鳴、盜汗、便秘、口乾舌燥,這樣的人服用六味地黃丸最對症。現在很多患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甲亢的人有腎陰虛的症狀,可以酌情服用六味地黃丸。
還應注意,有些人是不合適用六味地黃丸的,體內濕熱、有痰,舌苔膩的人,要服用溫膽湯來化痰祛濕,而腎陽虛的人最好酌情服用附桂地黃丸或者金匱腎氣丸,腸胃功能差的人最好先用八珍糕調理脾胃,再服用六味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