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會老的。一個人開始老的時候,要面對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既現實,又無奈,
但又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生活。當我們老了,我們身邊的人,會越來越少:
和我們交心的朋友,漸漸少了起來;
而陪伴在我們親人,也可能會先離我們而去;
因為老有老人的性情和喜怒哀樂,有些場景,我們變得不愛融入,等等。
這些問題,都會造成我們老去時候的困擾,所以,當我們老了,我們就慢慢適應沉默吧。
首先,當我們老的時候,要適應親人離去後的孤獨。
當我們老的時候,我們身邊的親人,難免會因為年齡,或者疾病的原因,會提前一步離我們而去,這是生命的規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鐵定事實,我們無法更改這個生命的規律,所以,我們只能去面對,去接受親人先我們而去的痛苦。而這些痛苦,會讓我們長久地陷入沉默之中,當我們最愛的親人,有的甚至是愛人先我們而去的時候,寂寥的空間,就剩下親人留下的一些物件,睹物思人,除了沉默,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
但是,我們要適應這種孤獨,親人的離去,雖然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靈傷痛,但是,活著的人,總要活著,而且,親人在世的時候,他們必然也是希望我們的日子過得好好的。當我們在沉默中度過了失去親人的痛苦之後,也許,我們就會慢慢地從沉默中走出來,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其次,當我們老的時候,要適應知己離去後的沉默。
當我們老了,我們身邊的知己,也可能會早一步離我們而去。古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講的就是真正知心的朋友,是交心的,是難以碰到的,當成為至交的兩個人,會因為心靈相通而惺惺相惜。如果兩人中的某一個人先離去,那麼,勢必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惆悵和失落。於是,除了沉默,我們似乎一時也難以找到掏心的人。
但是,我們要懂得適應這種沉默,真正的朋友,雖然越來越少,內心的語言,雖然再難找到新的知己傾訴。
但我們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來適應這種失去好友的寂寞。
在沉默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喝茶、聽音樂等方式幫我們度過業餘的空暇時光。
也許,當我們找到新的排遣方式,我們就會慢慢適應了這種沒有知己的日子的了。
第三,當我們老的時候,要適應融不進當下的困惑。
當我們老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看法,以及我們對新生事物的態度,都可能趨向了保守,甚至反對。這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不能倚老賣老,而是要都懂得知趣一點,去好好地面對自己融不進當下的困惑。
那就是,我們要保持沉默。我們要適應自己融不進新生事物的無奈,我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去挖掘自己年輕時候的興趣或者愛好,或者吹拉彈唱,或者讀寫詩畫,或者老年舞蹈,等等。無數的老人,都能通過上面的方式,找到自己老年人的快樂時光,相信我們也能通過這些方式,排解融不進當下的困惑,適應飛速社會發展以外的沉默。
第四,當你老的時候,要適應自己一個人的寂寞。
其實,一個人到老的時候,最大的孤獨,最大的寂寞,最大的沉默,不是別的,而是一個人的寂寞。當我們越來越老,當我們越來越接近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時候,我們內心是有恐慌的,也是充滿著寂寞和孤獨的。這些寂寞,這些孤獨,會讓我們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愛講話。但是,這些沉默,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人生命的真正意義,也是我們真正面對生命最後一刻的一種“ 悲欣交集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