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變化,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生理變化。
據統計,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
心理醫學研究發現:近70%都市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可因此引發抑鬱、焦慮等精神類疾病,甚至誘發多種器質性病變。
人人都有10種“垃圾情緒”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戴維·伯恩斯在專著《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總結了可能導致負面情緒的10種錯誤做法。
(1)看人以偏概全
心理學家表示,以偏概全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容易損害正常社交,會對整個人的情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
(2)消極思維主導
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可怕的一種思維,擁有這種思維慣性的人,無法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快樂。
(3)放大錯誤,縮小優點
有些人在對待自己的錯誤時,習慣誇大其嚴重性。這種心理狀態,不僅徒增煩惱,更會讓人在社交中處於劣勢。
(4)凡事非黑即白
“不是白就是黑,絕無中間過渡部分。”這種思維源於對自己的苛刻要求,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對任何小失誤或不完善都無法忍受,甚至感到極大失望和恐慌。
(5)濾掉正面信息
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各種信息,會憑藉選擇性過濾的本能,濾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處理。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負面事物上,人會變得不快樂。
(6)武斷妄下結論
不經過實際論證,便武斷得出負面結論,認為別人總是針對自己,這種主觀臆斷的心理狀態,會使社交受限,逐漸變得不敢與人相處。
(7)遇事跟著感覺走
人們有時習慣把自己的感覺當成事實依據,遇事跟著感覺走,在不知不覺中被情緒掌控,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8)常用“應該”句式
在給自己制訂計劃和目標時,喜歡用“應該”這個詞,這種現像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應該”傾向,一旦出現對立情況時,就會感覺受挫、被孤立,導致與他人的緊張關係。
(9)習慣歸罪自己
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總是將某個負面事件或批評與自己聯繫起來,並把罪責歸於自己,極易導致內疚。時間長了,這種歸罪自己的“責任感”終將讓你不堪重負。
(10)給人亂貼標籤
當一個人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某種“標籤”時,就會趨向於把行動調整為與所貼標籤內容一致,心理學上稱為“標籤效應”。
8招快速擺脫壞情緒
1)對著鏡子笑一笑
每天早上出門前,不妨對著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我今天很快樂。
2)選擇合適顏色的衣服
比如對抗抑鬱,就別穿黑色或深藍色的衣服,它們會讓你情緒更差;
如果想緩解焦慮或緊張,就應選擇能讓人冷靜的淡藍色。
3)多做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抗抑鬱和焦慮的作用。
4)及時補充水分
缺水會讓身體疲倦甚至頭疼,並影響情緒。
5)吃點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神經遞質,幫助人冷靜並放鬆下來。
6)深呼吸
當處於壓力狀態時,要放慢呼吸,同時盡量往後捲舌。
7)聽10分鐘音樂
研究發現,聽10分鐘音樂就能讓壞情緒得到緩解。
8)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能通過緩解疲勞,降低壞情緒對人體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