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迎來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是我們的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
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
春分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名第四。
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
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豎雞蛋,放紙鳶,挖野菜採野花,簪花飲酒敬春分。
《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唐·元稹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玄鳥至: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二候:雷乃發生:春分後五日,“雷乃發生”,陰陽相薄為雷,雷為振,為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三候:始電: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瀟瀟,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時節,正是踏青好時節。
《阮郎歸》宋·歐陽修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惠風和暢,蝶飛燕舞,盪罷鞦韆夢周公,好不愜意。
作為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春分”既是節氣,也是節日,有一系列的祭祀慶典。
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禮制。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據學者考證,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 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 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祭日的儀式非常隆重。
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情,行三跪九拜大禮。
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昨、車撰、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
春分在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這時的天氣雨天和晴天斷斷續續,燕子都個個飛來,花兒紛紛開放。這樣的美景,有一個思婦卻看不到,她還在想著遠行的人吧!
踏青時,放風箏可是必不可少的。
風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古時南方稱為“鷂”,北方叫做“鳶”。
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為“紙鷂”、“紙鳶”。
後來,風箏的形狀各異,春天放的風箏形狀多為燕子。
《懷濰縣》清·鄭板橋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詩中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放風箏的情景,滿天飛翔的風箏下,嬌女擺動羅裙,在周圍歡呼助興,風箏給了她們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麗的機會。
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讓我們呼吸到了早春空氣,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也是一年中鍛煉身體的好時光。
春分正是耕種的大好季節,諺語有云: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在這首詩裡,作者寫農人夜半起來餵牛時,趕緊把妻子叫醒,要早點起來,明天是春分,要種樹了。
“春分”有一項非常有趣的習俗——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中國民俗豎雞蛋”。
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
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春分這一天為什麼雞蛋容易豎起來?科學家們分析過其中的道理。
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
《春分日》宋·徐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叫“春湯”。
飲食方面的原則是忌大熱大寒,力求中和,可適當多吃黃豆芽、芹菜、小蔥、萵筍等。
春分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
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
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少年遊·小樓歸燕又黃昏》宋·杜安世小樓歸燕又黃昏。寂寞鎖高門。輕風細雨,惜花天氣,相次過春分。畫堂無緒,初燃絳蠟,羅帳掩馀薰。多情不解怨王孫。任薄倖、一從君。
燕子又過去了,高門依舊緊緊鎖著。
輕風細雨,花兒相惜著過了春分。
時光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過去了,可我依然獨獨坐在繡樓裡。
遠行的人真是太無情了,對我這樣薄倖。
春天,閨怨的思緒也濃了許多。
今年最後一次“超級月亮”,將於3月21日“春分日”現身天宇。
只要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均可欣賞到。
自古以來,月亮尤其是圓月已成為中國人寄託情思的一大重要載體,關於詠月的詩篇更是不勝枚舉。
《春山夜月》唐·於良史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滿懷游春逸興來到山中,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
備感賞心悅目,欣慰無比,以至夜幕降臨後仍留戀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裡一般。
擺弄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遊興正濃真是不忍離去。
哪管它規程迢迢;幾番下定決心離開,卻又依戀山中一草一木,懷著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
這時一陣幽遠的鐘聲傳來,抬頭望那鐘鳴之處,原來是隱於翠綠叢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樓台。
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就要到來,祝所有的讀者朋友都開啟美好的閘門,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