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暢銷書作家彭小六,還是一個三線小城市的程序員,
每個月勤勤懇懇,拿著6000多的工資。平淡而又沒有錢途的生活他過了十年。
他也曾北漂,但是漂不動,又回到了小城市。
後來他通過高效閱讀,高頻的輸入和不間斷的輸出,每個月靠知識賺到的錢超過了六位數。
高效閱讀和低效閱讀,
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2007年,彭博新聞社報導了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的一項研究。
格林說,每個人都生活在變化中,但其他人的變化速度趕不上此刻中國人的變化速度。
中國人的生活變化速度是美國人的4倍。
中國用30年走過了美國120年的路,我們往往會忽視這個時代背景。
這種變化速度,絕大部分人是跟不上的。
不信的話,你算一下自己的收入增幅有沒有趕上每年的GDP增幅。
如何才能在這種巨變中生存呢?
答案只有一個:你的學習能力應該是美國人的4倍。
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那麼,如何才能掌握高效閱讀方法呢?
2
在講方法前,我想先聊一下讀書的目的。
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寫過一段話:“所謂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點。
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於面前的花朵和聚集於遠處的建築,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讀書也一樣,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是的,
讀書一定要帶著目的去讀,
才能快準狠獲取書中的風景。
我們為什麼追求高效閱讀呢?
究其原因是為了快速提升自己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和行為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高效閱讀前,我們要確認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
是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解決具體問題,並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並且確認自己讀的是致用類圖書,因為這類圖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或提升能力而存在的。
3
書如何高效讀呢?
高效有兩層含義,一為速度快,二為質量好。
要知道,一本書精華內容佔全書比率是很少的,大部分內容對你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以其花6小時讀一本書,倒不如花6小時把書中適合你的那部分讀6遍。
快速找出適合自己的那部分內容,然後反复去讀,努力去吸收書中養分,才是明智的做法。
4
如何在書中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
很簡單,帶著目的快速閱讀3遍。
第一遍:快速通讀全文,找到你認為重點的部分。
第二遍:快速閱讀第一遍中你找出的重點部分,找到你認為的重中之重的內容。
第三遍:閱讀第二遍重中之重的內容,此時你還覺得重要的內容,一定是最適合你的?
比如讀《學會寫作》,
這本書講述了一大堆寫作乾貨。
如果現實中,你寫作總是寫不好開頭。
那麼,你讀這本書時,
只需快速把“開頭如何寫”這部分內容找出來,然後讀完即可。
其它部分內容你可以不用讀。
等以後你再遇到其他問題後,
再回來找相應部分去讀。
5
我喜歡讀書做筆記,有時候怕忘記,會把筆記做得很詳細,以求加深印象。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過段時間我還是忘了。
有人說:“小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成為了我的骨頭和肉。
閱讀對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多麼有道理的一句話啊!
很多人卻把它誤解為書讀了就好,忘記也沒關係,它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你!
食物之所以會變成人的骨頭和肉,是因為消化。
閱讀也是如此,只有把知識消化了,
才會改變我們的思想,
才會改變我們的行為。
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都患上了知識消化不良症。
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遇到拆書幫趙週的便簽學習法。
它可以幫助我們高效消化知識。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說的好:
“要想教給人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應當給他們一種工具,
通過使用工具培養新的思維模式。”
便簽是一種簡單易用的工具,通過它就可以幫助我們高效吸收知識。
當我們在書中找到適合我們的內容時,如何利用便籤紙高效吸收這部分知識呢?
準備3種不同顏色的便籤紙,分別做3類筆記。
第一類: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知識。
- 千萬不要照抄原文,要用自己的語言。
- 把原文知識點加工成具體的操作方法或建議步驟。
- 若原文內容太簡單明了,則可以不用做這一類便簽,只需在重點內容下面做標記即可。
第二類: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 針對書中的某個信息,問問自己有沒有相關的經歷,是否聽說或者見過類似的事情。
- 一定是要自己親身經歷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認知。
- 經驗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敗的。
第三類:寫下目標和行動計劃
- 目標一定要清晰、可執行、可量化、有截止日期與書中知識是相關的。
- 行動計劃一定要詳細,有具體的行動步驟、行動人、行動時間等。
6
也許有人會說,這種高效閱讀方法太功利了!
可是,如果這種“功利”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提升自己,又不損人利己,
為什麼不做呢?
我為什麼寫這篇稿子呢?
就是希望年輕人多讀點書?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
堅持讀書的人,人生一定會大不一樣。
而高效讀書的人,一定會比同齡人走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