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問,理財投資的第一步應該做什麼。
找到一隻好基金?跟隨一個“股神”?還是學習一套投資理論?
我們看看股神的答案,巴菲特說過,投資只需記住兩條:
第一條,永遠不要賠錢;
第二條,請牢記第一條。
所以,投資理財最重要的第一步,個人認為應是認識風險。
風險,是損失的可能性
什麼是風險,個人認同的解釋是:風險是損失的可能性。
假如你有100萬,面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每年10%的回報,一年拿10萬;
第二個,每年4%的回報,一年拿4萬。
你會怎麼選擇?
如果沒有其他條件,是傻子都會選第一個,誰跟錢過不去?
如果分別增加一個條件呢?
第一個,每年10%的回報,但是有可能損失100%本金;
第二個,每年4%的回報,但是損失本金的概率不到1%。
這樣的話,你又會如何選?我想傻子也會選第二個。
如果投資也這麼簡單,那其實也沒必要多費口舌。
然而現實生活中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因為認識的不足,因為人性的貪婪,我們常常在對待風險的時候犯傻,具體包括:
1、由於對資產認識不足而沒有正確識別風險
比如p2p借貸網。p2p借貸網火爆的時候,很多人只看到了其每年幾倍於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卻不知道p2p借貸網本質上就是將錢通過平台借貸給其他個人去用。這個鏈條中最關鍵的是平台的風控能力,然而大多數平台很明顯沒有能力去駕馭。
再如在珠三角一帶(尤其潮汕人之間)盛行的民間放貸,每月固定1-1.5%的利息,看起來穩定而美好。然而這種建立在信任關係上,並且幾乎不追踪資金去向的所謂投資,實際上面臨著巨大的損失可能性。借方跑路或資金斷裂的事常常發生,一旦出事本金分文不剩。這種投資收益與風險比,稍微分析下就知道性價比非常之低。
2、因高收益誘惑而選擇性忽略風險
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讓我們總是避免不了僥倖心理,尤其當看到別人獲得巨大好處時更是如此。
比如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你只聽到看到身邊的朋友3個月時間從1萬滾到了10萬,卻不願去想想,這巨大的波動性同時也意味著分分鐘可以把你10萬的本金削掉90 %!
所以,投資第一步,請認清楚風險。不要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風險,不是已經發生的損失,而是損失的可能性。所以,當我們看待一項投資的時候,不要只關注能賺多少,而要考慮有多大的概率會損失多少。
風險的大小,因人而異
關於風險,第二個想說的是,由於個人掌握的信息量不同,專業知識程度不同,對於風險的把控能力也就不同。
所以不要親信別人告訴你這個項目風險低,你也就跟著嘗試。就算對方沒有欺騙你,但對方有可能對其有更深入的認識,或者有經驗應對其可能出現的風險,而你並沒有。所以面對同一個投資選擇,不同人的損失可能性——也即風險,並非一樣大。
很認可這樣一句話:外行的人看來處處是機會,專業的人看來處處是限制。尤其在投資領域更是如此。
因此,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包括資金實力、專業知識、承受能力)去衡量一項投資的風險,而不要隨意親信他人所言。
資產配置是控制風險的有效辦法
講完上述兩個關於風險的常識後,我們來聊聊怎樣控制風險。有兩個方法:
第一,提升你的專業能力,達到足以控制某項投資風險的程度。光聽著就很難對不對?
第二,分散風險&資產配置
分散風險應該大家都懂,所謂的“一隻腳踏多條船”……呸!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籠子裡”。
當然,簡單的分散有時還不夠,比如我們把雞蛋放在10個籠子裡,但畢竟籠子是同一類東西,有很強的相關性,一旦一個籠子出問題了,難保其他籠子不會出問題。
就像你為了分散風險買了100個股票,但一旦股市暴跌的時候,你的資產照樣涼涼。
所以,更好點的辦法是進行資產配置。
什麼是資產配置呢?就是將雞蛋放在籠子、盤子、籃子和鍋碗瓢盆等不同容器裡(很有畫面感有木有),並且根據不同容器的風險大小,進行比例的配置。
比如籠子出問題的概率小點,那麼可以放多幾個雞蛋,盤子風險太大,所以少放幾個……大概就這意思把。
總之資產配置的重點是,各類資產之間的相關性最好不要太高,這樣才不至於被一鍋端。然後就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益情況,進行合理的比例設置。
至於什麼是合理的比例,個人認為沒有標準,也不必太糾結要多精確,最重要還是識別資產的風險究竟多大。
OK,關於風險講到這。
這年頭投資各種不安全,p2p出問題,私募出問題,上市公司出問題,連國企也可能出問題。
所以希望老鐵們牢記股神的教訓:投資第一條,不要賠錢。投資第二條,請牢記第一條。
如果這警示還不夠苦口婆心,來請跟我念: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