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具是船舶在水面航行中固定船隻的重要輔助工具,特別是對於在大洋中航行的戰艦而言,即便是十萬噸級的航母,也離不開船錨的幫助。根據科學家探測研究,目前世界海洋深度可以分為五個層級,其中海洋超淵深層距離海平面超過6000米。很顯然,一般艦船的船錨都無法達到這個深度。據悉,即便是大型航母,其船錨長度普遍控制在300米之內,甚至有的輕型航母的船錨只有20多米。因為航母本身噸位巨大,其穩定性非常好,加上有眾多雷達設備的定位輔助,對於船錨固定的依賴性非常低。因此,在保證航母動力系統正常的前提下,並不需要數千米長的船錨。
一般來說,民用型船舶(包括大型貨輪、油輪)都需要在某一區域有一定時間的停留,船錨就起到固定船舶的作用。因為海水是不斷流動的,加上有海上風浪的影響,因此船錨除了必須有重量支撐之外,還要足夠長,才能深入海底起到固定作用。根據資料顯示,我國的民用船舶船錨長度是根據艦船的航速來設定的。一般來說,船舶每節航速對應的錨標準長度是27.5米。也就是說,對於一艘普通民用船隻來說,其10多節的航速也就對應配備了300米左右的船錨。
當然,戰艦與民用船舶有很大的區別,而噸位更龐大的航母更是與眾不同。因為航母很少在某一固定海域長時期停留,基本都是處於長期運動狀態。因為航母普遍在深海區域活動。而對於深度超過3000米的深海來說,為其配備長度達數千米的船錨顯然並不現實。即便是航母需要在某一海域作短暫停留,其製停狀態也是根據海水流動做到相關平衡。簡單來說,航母操縱人員會選擇海上風平浪靜的時機進行製停操作,航母會伴隨海水的平穩流動達到區域靜止的狀態。當然,即便是在製停狀態,航母也是時刻保證動力系統全開,一般會採用原地轉圈的方式。因此,船錨對於航母而言更多的只是像徵意義,除了噸位巨大之外,其長度甚至沒有普通民用船舶長,並且無法真正起到固定作用。一般來說,真正用到航母船錨的時候,只是航母回港期間。
不僅如此,航母返回母港後,港口方面也有很多基礎設備用於加固航母,並不依賴於數十米長的船錨。而且,無論是港口還是遠洋航行中,航母需要固定停留下錨之前,也是做好了一系列前期準備的。比如,航母回港下錨停靠之前,其港口海域都經過了專業清理,保證沒有水下阻礙物。而在遠航中,航母在沒有明確海文信息的前提下,是不會輕易下錨的。因為很多海域暗礁叢生,一旦船錨勾到海底的礁石不僅處理極為麻煩,甚至還會對航母造成損傷甚至帶來安全隱患。
作為慣例,一艘艦船噸位越大,配套的船錨重量也隨之加大。特別是和普通民用船舶相比,航母船錨的重量更是十分驚人,其錨鉤重量普遍超過100噸。加上數百米錨鏈,其占地面積也不小,一般來說,航母上有專門設計用來存放船錨的錨鏈倉。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的船錨長度在現役航母中位居第一。其錨鏈擁有57節,總長度超1500米。從物理學角度來說,這樣的長度也達到了軍用鋼材的抗拉極限。因為如果繼續加大長度,錨鏈除了無法承受自身重量負擔之外,還會對航母的錨機甚至船體造成一定損傷。基於此,在深海做停留時,"尼米茲"級航母普遍會藉助DPS動力定位系統,通過對停留海域的洋流方向、海水流速、區域風速進行綜合測算,並由中央電腦控制系統指揮航母動力系統,遵循動態平衡的原理以達到固定停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