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十不學藝,四十不改行。如果是說,三十歲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對於普通的人來說,其實和中年危機疊加帶來更大的危機感的。
如果一個人到了30歲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沒有找到甚至形成核心競爭力,依舊如無頭蒼蠅般亂撞一氣,到了35歲又該是怎樣的前景呢?答案不言自明。
很多人可能會說,精英菌你說的不對,很多人都是三十歲以後才開始找到自己的事業方向的,才開始把自己的事情打理的不錯。這話沒錯,確實存在很多這樣的情況,就是三十以後,甚至四十歲以後,自己的事業才找對方向,並且得到發展,但是,這樣的成功者畢竟還是相對較少的。比如美國總統小布什,在38歲之前還還是在酗酒什麼的,之後才開始投身於石油行業,最後做到了美國總統。So,在舉類似的例子之前,先看看人家的背景。
精英菌一直在推薦的就是,及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職業規劃,越是規劃的早,你的目標就越是堅決,你為你的目標付出的每一秒鐘,在後來都會給你相應的回報。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對很多事情有興趣,但好像又談不上有多熱愛...因此,與其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不如先讓自己習得或恢復喜歡一件事、熱愛一件事的能力。
保持旺盛的職場好奇心,你只有見識過足夠多的東西,才有資格找到你喜歡的東西。興趣和愛情一樣,比“找到”更重要的是“經營”。你對一件事足夠的用心經營,它便會給你足夠多的正向反饋,於是互哺之下你便喜歡上它了。當然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需要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你必須不斷試錯,別輕易放棄。
這些其實應該都要發生在你三十歲之前,如果你的規劃沒有偏差,那在你三十歲前還需要完成的這三項任務
****1. 給自己的知識尋找實踐的土壤****
事實上,我們大學裡設置的“專業”,無非是一些基礎的專業課程,只是你從事這個專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如果你不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無法在現實中轉換成你的能力,則不能給你帶來價值。所謂“職業目標”,就是結合你的知識結構和特點,找到適合的環境和土壤,再進一步研究如何將工作做到更好。除非你有特別的喜好傾向且做了嘗試,並且嘗試的還挺成功,否則不建議輕易轉向。
****2. 樹立職業目標,研究如何將工作做得更好,並尋找自己的特色****
同一個KPI考核標準,有的人完成的很漂亮,評價S級,有的人堪堪踩到及格線。誰更好的把握了工作的要點與節奏,並獲得公司的肯定不言而喻。而個人的工作風格也是在一次一次的出類拔萃中形成的,那些勉強完成工作的不叫風格與特色,只能叫工作方式。
****3. 不要忽視了知識分享與傳遞。****
你光有能力還不夠,關鍵要讓人知道你具備這個能力,你才能擁有更多機會。常常遇到不少抱怨自己不得志的人:為什麼同樣的水平,他就能比我獲得更多的機會?對於這種問題,我們需要深刻反思:你的水平或能力是否讓他人知道並認可了?你是否有意識地將自己知道的知識寫出來、講出來和更多的人分享?你是否願意幫助他人?你是否擔心即便說出來對方也聽不懂?
一個人失業,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再去找一份工作就是。但是,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成熟的想法,你會發現,任何一個工作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你的面前,你都會動搖,甚至是動心,而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你仍然沒有圍繞著自己的目標去選擇工作,去做積累。
一萬個小時的定律,其實就是告訴人們,無他,唯手熟爾,時間久了,就是專家。
所以,一定要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和定位,然後你所有的職場工作,其實都是在圍繞著這個定位在給自己築城,加深加寬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