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數百名美國特種部隊成員和軍事顧問進入越南南方,正式拉開了美國軍事介入越南的帷幕。
美軍一方面派遣地面部隊到越南,一方面發起轟炸北越的“滾雷行動”。沒想到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援下,北越硬是頂住了美軍幾年的狂轟濫炸,反而擊落了數千架美軍飛機。
同時,從老撾、柬埔寨的胡志明小道輸送到南方的武器、人員源源不斷,美軍的封鎖轟炸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只能不斷的增兵。1968年初,美軍在越南在總兵力已經達到50萬人。
出乎意料的是,北越發動了兩次10萬人規模的“春節攻勢”和“復活節攻勢”,打了美國人一個措手不及。裝備了各種現代化武器、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反而拿弱小的越共游擊隊束手無策。到了1972年,越戰已經打了11年而毫無結果,美軍在越南死亡超過5萬人,並且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既然打不過,那就坐下來談判。早在1969年,美國和北越就開始了斷斷續續的秘密談判。北越要求南越總統阮文紹必須下台,美國則要求越共游擊隊退出南越,由於雙方要價甚遠一直談不攏。
1972年12月,美國和北越的談判又陷入了僵局。尼克松總統已經失去了耐心,既然談不下去,那就繼續打。尼克松命令對北越施加最大限度的軍事壓力,迫使其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
之前“滾雷行動”的失敗在於打成了添油戰術,而且一直不允許轟炸北越核心的河內、海防和中越邊境地區。
當時,美國空軍在東南亞共有206架B-52轟炸機,其中關島152架、泰國54架。B-52轟炸機裝備了雷達投彈瞄準系統,不受天氣的影響。
根據總統的指示,戰略空軍司令部製定了一個自從二戰以來規模最大、最猛烈的轟炸計劃——“後衛Ⅱ行動”。與添油加醋的“滾雷行動”完全不同,空軍決定全部由B-52轟炸機執行任務,並取消之前的轟炸限制,以展示美國的決心。
“後衛Ⅱ行動”的目標是摧毀北越的戰爭產業、基礎設施和鐵路交通運輸系統,並阻止來自外部的援助物資。
戰略空軍的轟炸戰術是將B-52轟炸機分成2個或者3個波次進行空襲,間隔時間1小時以上,飛行高度在9000~10000米之間,速度保持在每小時800~870公里。
任務簡報要求B-52機群嚴格按照三機編隊,以相同的速度和高度飛行,每個編隊間隔1分鐘,每架飛機間隔15秒。因為這種隊形可以構成最好的電子乾擾效果,儘管這樣會增加被擊落的風險。
空軍還要求B-52轟炸機投彈後,立即轉向。這樣本來200公里的順風,成了200公里的逆風,B-52相對於地面的速度一下子降低了400多公里,造成B-52延長在目標區域上空的時間。
為了給B-52轟炸機保駕護航,美國空軍還出動了大批戰術支援飛機。EA-66“破壞者”、EA-3“空中勇士”、EA-6“入侵者”電子戰飛機負責電子乾擾,F-4“鬼怪”、F-111“土豚”、A-7“海盜”戰鬥機則壓制北越機場和起飛的米格機。
F-105“雷神”戰鬥機攜帶“百舌鳥”反雷達導彈,攻擊薩姆防空導彈陣地。EC-121預警機負責監視薩姆防空導彈的發射,HH-53“海種馬”直升機提供搜救任務,KC-135加油機則隨時為B-52轟炸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
在“滾雷行動”中,高射砲給美軍戰機造成的損失最大。北越在全國部署了8000多門高射砲,口徑涵蓋12.7毫米到57毫米。其中57毫米高射砲使用近炸引信,射速每分鐘70發,由火控雷達引導。而河內和海防的薩姆防空導彈和高射砲尤其密集,再加上米格機的攔截,B-52轟炸機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密集、最先進的防空系統考驗。
B-52轟炸機的機組成員之前都是在不設防的叢林上空投彈,從來沒有在防空火力如此密集的地方執行轟炸任務。儘管有各種戰術飛機的掩護,但“後衛Ⅱ行動”到底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美軍飛機的損失會有多大?沒有人知道。
12月18日,“後衛Ⅱ行動”打響,129架B-52按照3個波次、間隔4小時突入河內、海防上空。但美軍還是低估了薩姆防空導彈的威脅,北越發射了200多枚薩姆導彈,有3架B-52轟炸機被擊落,還有2架受傷。
第二個夜晚,由於允許機動躲避,B-52轟炸機沒有損失。
12月20日,第三個夜晚美軍出動93架B-52,反而被擊落6架。在河內上空,一架被薩姆導彈擊中的B-52彷彿化身為一顆超新星,照亮了整個夜空,數千加侖的航空燃油噴散而出,和B-52的殘骸一起墜落到地面。
原來北越終於搞清楚了B-52的戰術,採取的對應措施是一次齊射30~40枚薩姆導彈,看來效果還湊合。當天晚上,北越發射了220多枚導彈。
據參戰的美軍飛行員回憶,印象最深刻的是無線電緊急定位器發出的蜂鳴聲。這種無線電緊急定位器是在飛行員彈射成功,降落傘打開後才被自動激活。當突然聽到蜂鳴器的警報聲嗡嗡作響時,就意味著一架B-52被擊落了。
但是,7%的戰損率對B-52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必須保持在3~5%。作為美軍唯一的空中核打擊力量平台,B-52的生產線已經拆除,損失一架就少一架。
美軍決定改變戰術,重點打擊薩姆導彈陣地。而且B-52在投彈後也不再進行危險而致命的轉向,機組人員可以選擇繼續直飛或者推遲轉向。
接下來3天,在美軍電子戰飛機的強烈電子乾擾下,北越防空導彈完全沒有準頭。B-52轟炸機繼續對太原熱電廠、安元火車站、諒山火車站、海防港的鐵路和石油儲備設施狂轟濫炸,北越似乎沒有太多的辦法。
考慮到地勤人員每天都要為轟炸機加油、裝彈和維護,而機組人員只需要每兩三天出動一次。12月25日聖誕節,美軍暫停轟炸一天。
12月26日,美軍再次出動了120架B-52,其中78架從關島起飛,42架從泰國起飛。以4個波次從不同的高度和方向轟炸河內,另外3個波次轟炸海防,空軍還出動了110架戰術支援飛機。
當天晚上的風速達到180公里,使逆風投彈非常困難,也就是說地面相對速度達到360公里。不過北越的反擊已經大不如前,只有兩架B-52被擊落。
第10天和第11天主要是轟炸薩姆導彈陣地和後勤物資倉庫,北越的防空系統已經被打殘,美軍戰機沒有任何損失。
在為期11天的“後衛Ⅱ行動”中,B-52轟炸機出動729架次,投彈15000噸,損失15架,戰損率為2%。在薩姆導彈、高射砲、米格機組成的蘇制武器防空網絡中,B-52表現出了可靠的生存能力。
北越嚴重依賴數量有限的薩姆導彈,面對美軍強悍的電子乾擾能力、靈活有效的戰術,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使蘇制防空武器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北越總共發射了1200多枚薩姆導彈,平均80枚才能擊落一架B-52。
作為自從二戰以來規模最大、最猛烈的轟炸,“後衛Ⅱ行動”在戰術上是成功的,預期的轟炸目標基本上都被摧毀。B-52還展示了戰略空軍的巨大破壞力,以僅僅11天的轟炸就結束了11年的戰爭。這也意味著空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即電子戰。
很快,北越釋放了500多名美軍戰俘,並立即重返談判桌,在一個月內簽署了《巴黎和平協定》。至少,尼克松兌現了選舉時的承諾。對美國人來說,越南戰爭結束了。
但從整個越南戰爭的局勢來看,“後衛Ⅱ行動”只是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並沒有從戰略上改變南北雙方的實力對比,也沒有打破雙方的對峙僵局。
北越則繼續接受來自蘇聯和中國的援助,養精蓄銳,耐心等待。終於在尼克松下台後,北越明白再也不會有另一個“後衛行動”了。於是在1975年果斷南下,一舉打敗南越,統一了越南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