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發人深思,其背後蘊含的正是古往今來的社會規律:不懂得人情世故,即使你實力再強也無濟於事。
人,要在這個社會上有所作為,成就自己的事業,其實無論是創業也好、打工也罷,都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了優良的朋友圈子,方能在這個社會上過得悠然自在,即使遇到困境,身邊的朋友也能助你脫困。
然而,好的人際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這不僅要求自身有一定魅力,也要在性格上開朗並且有親和力。
只有得人心者,才能獲得旁人的青睞,也只有人緣好的人,命運才不會太差。
一般來講,多數人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都會保持禮貌和客套,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越界,既是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也能讓自己不那麼尷尬。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比較成功的人,他們往往都深諳“社交潛規則”,與人相處的時候一邊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一邊讓彼此的關係親而不疏。
善於交際的人,能三言兩語就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對方放下戒備,變得隨和,
與人交往時,牢記這三個“社交潛規則”,大有用處。
對陌生人保持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而這種情況下的禮貌和尊重,也代表著兩個人之間有著陌生人的距離。
當兩個人慢慢認識,開始在生活上變得有交集時,雙方的距離自然會慢慢拉近,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進退,該規避的要規避,主動尊重別人,讓對方跟你相處更加舒服。
相互尊重,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尊重對方的隱私,不去好奇,不去過多地詢問。
比如,在對方輸入密碼時,主動地避開,這樣既避免了尷尬,也讓對方跟你相處很融洽很自在,你的尊重,自然也會換來別人的尊重。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對方在跟你分享手機裡的圖片時,不去亂翻看下一張。
再比如,在對方與別人說話時不打斷、不插嘴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與人相處的小細節。
久而久之地形成習慣,自然會贏得對方的青睞,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將心比心之下,兩個人的友情自然會很快堅固起來。
有些人,交朋友純粹就是為了利益,朋友在他眼裡就是一種資源,一種可利用的資源。
雖說當今社會交朋友,確實有這一部分的利益關係存在,然而若交友只衝著利益去,顯然是不明智的。
高層次的人交友,是為了實現合作共贏,而不是為了給自己攫取利益,既有了良好的關係,又能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從利益方面來講,若要真正地獲得利益,耍小聰明比之坦誠相待,後者的收穫更大。
一個人有保守地對你給予,和真誠地幫助你,這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只有真心相待,方能讓朋友義無反顧地幫助你。
世界上不會只有你一個人聰明,耍小聰明的人交友,要么相互利用,用完即棄,要么被對方識破,逐漸遠離你。
三國時期的楊修,人雖聰明,但也因為過於“聰明”而被曹操斬首。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喜歡耍小聰明的人,也許對方表面上對你青睞有加,暗地裡也同樣在算計你。
做朋友的,除了相互尊重、坦誠相待以外,還需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很多事情,在沒有得到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就不要急於行動,也許你的行為在你看來是為了對方好,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若你的好意成了傷害,尷尬之餘,也會讓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遠,你的好意也逐漸成了“綁架”。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尊重別人的愛好和習慣,是與人相處的根本,面對自己也不喜歡的事物,千萬不要盲目地加在別人身上。
對朋友也要三思而後行,在言語上多徵求對方的意見,在沒有知根知底之前,就不能妄自揣測。
朋友之間,有時候表面上和諧友善,可能在背後就對你評頭論足,這樣的人固然不禮貌,但也只有你觸犯了對方的不便之處,別人才會對你有所不滿。
當然,我們自己也要杜絕在別人背後評頭論足,有時候對方可能就是無意冒犯,若相處得不愉快,大可以慢慢遠離,不與之往來,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完全沒必要。
友情是一天天建立的,對於想要交往之人,付出真心就好,讓對方看到你的坦誠。
沒有人是完美的,對於朋友,自然會有一些無心之失,其實說清楚了就好,不要礙於面子就憋在心裡,認為對方會原諒自己,這樣無疑會讓友情越走越遠。
社交上的細節很多很多,首先應該有一顆坦誠、尊重他人的心,以此為基準再去交友,只要對方不是尖酸刻薄之人,雖說不能成為知己,成為感情要好的朋友是完全沒問題的。
要記住,認可你的朋友越多,就說明著你在這個社會上越能立足。
遵循一定的“社交潛規則”,對你在人際交往上取得較好的人緣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