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以家文化為核心的社會,血緣關係天然的得天獨厚,親戚是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很多年輕人對親戚兩個字越來越淡漠,甚至厭惡。
斷親已經不是特別的現象,身邊很多年輕人特別是90後,和親戚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隨著爺爺輩和父母輩離去,很多親戚自動不再聯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親戚不再是家一樣溫暖的港灣存在,也不再是除了至親以外的退路,更不可能像以前那樣相互扶持。
從國家實行計劃生育開始,隨著獨生子女的出現,很多堂哥表弟這些成了兄弟姐妹一樣的存在,但畢竟不是一家人,最大的落差還是隨著國際改革開放,每個小家庭的物質生活改變的速度不同,就連這些所謂的兄弟姐妹之間也產生了很大的落差。
以前父母那代人,畢竟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是至親骨血,有一個人發達很自然會想到其它兄弟姐妹,大家的信任是天然的,但面對隔著不是同父同母的這些兄弟姐妹,人性往往開始戰勝了血緣。
一、幫太多成了理所應當
記得父母那輩人經常說,以前各家條件差距不大,互相請客吃飯,幫助扶持都是有來有往。
小時候,記得奶奶經常跟我說她的姐姐,就是我的姨奶奶每年都會帶著她家的農產品過來看望她,年輕的時候更是過來幫助她帶孩子,親姐妹一直惦記彼此。
我這樣的80後沒有親的兄弟姐妹,只有表親和堂親,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每個家庭在浪潮中前進的速度不一,我家發展相對比較快。
特別是抓住了當時2000年左右地產起步的紅利,很快發家致富。
母親和父親都很自然地想著各自的親兄弟姐妹,有的家庭中年失業後,很自然地想到我家,除了出錢,還要出力找工作。
到了我長大的時候,我已經記不得還有誰家親戚請過我家吃飯,都是每年我家請大家在飯店吃飯,或者所謂的那些兄弟姐妹讓我請客。
後來,有個表妹嫁得不錯,她竟然和她父母說不要和不符合她家經濟條件的親戚來往,是她婆婆要求她的。
我父母很生氣,覺得這麼多年,自己家成了冤大頭。
隨著爺爺奶奶相繼過世,我們年輕的一代人各自成家後,我選擇慢慢疏遠了這些親戚,父母他們還是做不到。
現代父母也知道斗米養恩人升米養仇人的道理,我們家不請客吃飯就成了罪過,不幫忙就是自私。
心就是這樣慢慢冷掉的。
血緣不是只獲取不付出的理由。
二、利益衝突加深互相算計
自從房價開始暴漲後,親戚間買房互相借錢成了家常便飯。
對於我們這代年輕人來說,跟銀行貸款是首選,可是對父母那代人來說,首先想得是跟兄弟姐妹間互相拆借。
記得姑姑給他兒子買婚房,跟她的每個兄弟姐妹都借款,就是不肯向銀行貸款。
最後他兒子說有點公積金,才向銀行貸款了十萬元,但她向親戚借款了三十萬。
我父親也藉給了這個親妹妹十萬元。
後來另一位姑媽家女兒結婚,想像這位姑媽要回她當初借款的買房的錢,對方卻說沒錢,還不上。
之後,我父親由於生意上出了問題,也向她催要,還是說沒錢。
後來我在上海買房,想跟父親借點錢湊首付,也是沒有得到一分錢資助,最後還是向銀行借貸,自己還利息。
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這個姑媽還沒有把借親戚的三十萬還回來,好像還有一個叔叔的五萬和我父親的十萬沒給。
記得她的兒子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有請過我們這些所謂的表兄妹堂姐弟吃過一頓飯。
我選擇慢慢斷聯。
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現在親戚間借錢越來越少,都是向銀行借錢,也許就是這樣的無奈太多了。
三、感悟
現代很多人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走入低谷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助的大部分都不是所謂的親戚,而是幾個親密的朋友或發小。
現代人關係的遠近不再依賴血緣或家族,斷親也不再是個例,家庭規模變得越來越小,這是與時俱進的必然結果。
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x4rXuf0i9Ed5vmxjftaXxOxCjHdcHP-45ma1M4SIXDI/?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