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總愛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乾乾淨淨的、規規矩矩的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我們總愛馬上去糾正,有些習慣可好可壞,到底要不要糾正? 1.左撇子要及早糾正嗎? 
孩子的慣用手出現了,卻不合家中長輩的意怎麼辦? 從神經發展學的角度,建議大腦的分化及慣用手的建立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改變,以免造成大腦各個區域的「不平衡」,就像是有些左撇子的孩子,一旦改成右手,常會出現結巴、語言表達組織能力退步等現象。 然而從整個家庭的角度來看,我則會觀察孩子慣用手確定的程度以及家中長輩要求改變慣用手的態度,如果發現慣用手才剛建立,我則建議家長在與長輩溝通無效後,盡快改變孩子的用手習慣,雖然這不符合兒童發展學的論點,但是如果因為孩子的慣用手問題,而導致婆媳失和、家庭紛爭可就得不償失了! 根據統計發現,左撇子的孩子在學業成績表現比右撇子來得優秀,甚至在一對一的球類競賽中更能脫穎而出,像是網球或羽毛球,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特別用手習慣,更能夠打出對方無法招架的球路。甚至,美國歷任多位總統,包括現任總統歐巴馬也都是左撇子,或許這些理由可以協助父母說服家中長輩。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用左手拿筷子,就立馬去糾正,生怕糾正的晚了將來成了左撇子,可有時也發現,努力了半天卻沒有任何的效果。這是因為孩子的優勢半球在右側,那些平時習慣用右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左側,人為的矯正,是不可能改變孩子大腦的結構的。 世界上大約有10%的人習慣用左手,以右腦為優勢半球的人,可能會在文學、音樂、藝術上有特長和優勢。 家長如果強迫的去糾正,可能會抑制寶寶右腦中的語言中樞,所以父母順其自然最好。 2.孩子愛用手吃飯? 
寶寶用小手抓飯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真好玩,可媽咪卻覺得這樣不衛生,經常去制止他。很多寶寶雖然常常被糾正,但還是酷愛這種吃飯的方式,總是改不了。媽咪生氣也擔心,其實寶寶用手抓飯是有好處的喔! @制止帶來負面效果 其實,媽咪沒有必要這樣硬性制止孩子抓飯吃。抓飯吃對孩子有諸多益處。要是不恰當地制止,反而帶來很多負性作用,挑食便是其中的一種。為什麼現在挑食的孩子那麼多,而過去挑食的孩子少?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的父母不是特別地限制孩子抓飯吃。 研究表明,1歲左右的嬰兒正處在學習自己吃飯的時期,學吃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從科學角度來說,在人類的食譜里根本就沒有寶貝不喜歡吃的食物。寶貝對食物感興趣的程度更多地取決於他與食物接觸的頻率,而不是食物的種類。只有反覆接觸,才能使嬰兒對食物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有好感,以致將來不容易養成挑食的習慣。 @促進食慾與肌肉發展 另外,用手抓吃食物帶來的愉悅感,也會使嬰兒更喜歡學會自己動手進食,並增強進食的自信心,促進食慾,還可促進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促進肌肉發育。如果父母擔心不衛生,只要注意將寶貝的小手洗乾淨,就可以讓他盡情地「玩」食物。 等到孩子逐漸地長大,其手指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後,這時就可以很好地拿住筷子、刀叉,那麼他們自然就會不再用手抓飯吃了,所以家長們沒有必要擔心孩子養成用手抓飯吃的習慣。一歲的寶寶正處於學習吃飯的過程,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更多的在於他與食物接觸的頻率,而不是食物的種類。 父母在孩子吃飯前可以先把孩子的手洗乾淨,讓寶寶戴上一個大圍嘴,每次只給寶寶少量的小塊食物,待寶寶逐漸長大後嗎,這個習慣會慢慢的改正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