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先擊倒沙特,俄美坐收漁翁之利 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歐美製裁俄國。然而,這個制裁有如隔靴搔癢,效果只具宣示性而沒有實質性。原因之一是烏克蘭和歐洲強烈依賴俄國的天然氣。到了年末,原油價格開始暴跌,引發俄國財政緊張。2015年油價持續下跌,到2016年初竟然跌破30美元一桶。 有一種分析認為,低油價是制裁俄國的國際政治延續,並預言低油價將重創甚至摧毀俄國經濟。一年多過去了,西方經濟制裁和低油價確實重挫了俄羅斯經濟,俄羅斯GDP降低了4%,通脹率達到13%。但是,俄羅斯卻在敘利亞大展拳腳,不像是個經濟羸弱之國,而倒下的卻是巴西、委內瑞拉、奈及利亞等國家。可見,認為低油價將拖垮俄羅斯的觀點未必有把握,因為在俄羅斯經濟倒下之前,全球秩序可能就已經大亂。 另一種分析認為,持續的低油價是衝著美國的頁岩油而來的。沙特為代表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堅持不減產,就是要打垮美國頁岩油,以維護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市場壟斷地位。受低油價影響,美國40多家頁岩油公司申請破產,近十萬名職工遭解僱。 美國頁岩油是被打下去了,但美國的石油產業卻不斷地增長。2015年美國每天的原油生產比2104年多出130萬桶。不僅產量增加,而且在2015年12月27日,美國解禁了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低油價雖然打擊美國的頁岩油,但對於保護沙特石油市場卻無能無力,美國生產的原油反而進入國際市場。美國出口石油,表明美國有壓低國際油價、控制油價定價權的意願。 為什麼沙特壓低油價對美國石油產業整體傷害不大呢?因為美國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價格密切相關。 2014年底到2015年底的一年多時間裡,原油價格從每桶94美元降到每桶40美元,降幅達57%,而成品油價格從每加侖3.55美元降到每加侖2.73美元,降幅僅23%。其它石油化工產品的價格幾乎沒有什麼變動,如塑料飯盒價格沒有下降,塑料袋、塑料布、塑料材料價格沒有下降。 2015年油價持續下跌,到2016年初竟然跌破30美元一桶。 如果一個石油公司囊括了從石油開採到煉油到加油站網點的全產業鏈,這個石油公司內部必然有一個成本管理的內部原油價格,這個內部成本管理的原油價格應該是公司開採原油的成本加上一個利潤邊際,而不是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價格。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下降到低於這個公司內部原油價格的時候,公司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採購石油替代自身開採。 國際原油的高價格不是市場價格,而是地緣政治價格,是資源壟斷價格,不反映市場真實供求平衡點,而只反映石油產業鏈上下游分蛋糕的國際政治。 如果我們把石油產業鏈分成採油和煉油兩段,高油價打擊的是石油產品國和石油消費國,低油價打擊的是原油出口國。如果一個國家既有原油生產又有石油產品生產,則該國這兩段產業鏈對國際原油價格形成一定程度的對沖,降低了對國際原油價格的風險敏感性。可見,煉油能力強的石油生產國家,承受低油價衝擊的適應力也強。 讓我們聚焦2015年石油價格博弈的三個主角美國、俄國和沙特,看看它們的相關數據。 石油生產美國國際排名第一:每天1397萬桶;沙特國際排名第二:每天1162萬桶;俄羅斯國際排名第三:每天1085萬桶[2]。煉油業美國國際排名第一:每天煉油1738萬桶,占全球能力18.8%;俄國國際排名第三:每天煉油575萬桶,占全球能力6.2%;沙特國際排名第八:每天煉油212萬桶,占全球能力2.3%[3]。石油消費美國國際排名第一:每天1984萬桶;俄國國際排名第五:每天320萬桶;沙特國際排名第六:每天280萬桶[4]。 三家比較,美國是石油凈消費國,俄國和沙特是石油凈出口國。低油價對美國有利,對俄國和沙特不利。低油價時間越長,美國受益越多,低油價不僅僅對美國打擊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有利,也對美國國內經濟有利。 除了出口原油以外,沙特需要進口成品油,而俄國是出口成品油。俄國煉油能力接近沙特的三倍,成品油出口能對沖原油低價損失部分。俄國出口的成品油比美國多36%[5]。就減少收入而言,低油價對沙特的傷害大於對俄羅斯的傷害。俄羅斯除了石油還有很多其它資源,還有軍工等其它產業,俄國經濟並不只吊在石油一棵樹上,這是俄羅斯的優勢。沙特石油有開採成本低的優勢,但沙特的開支預算已經包括了這些收入,低成本紅利已經在國內分配中瓜分完畢。 所以,低油價是先擊倒沙特還是先擊倒俄國,依然是未定之數。俄美是國際石油政治中打架的兩頭大象,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等是這兩頭大象打架踩踏倒的小草,沙特可能將是這兩頭大象踩踏倒的灌木。 2015年敘利亞局勢中,俄國勢力上升,沙特和美國勢力下降。如果低油價擊垮沙特,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