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條件的愛著我的孩子,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是如此。
但,孩子對我們愛的反饋卻是事事講條件,甚至討價還價。所以,我們時常說“你這個孩子真不聽話”。
有個不聽話的孩子,是這樣的感受:
“下午帶我去公園,不然我就不吃飯”
“你讓我玩一會兒手機,不然我就不睡覺!”
“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上幼兒園!”
……
每次因為一件小事,都要和孩子商量很久,真是挑戰大人的耐性啊,有時候脾氣上來,真想對他大吼:“不要和我談條件,我說的你就得聽!”
雖然,爸爸媽媽很清楚這樣和孩子交流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但,當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我們的威信有一種被侵犯的感覺,這讓我們想發火兒……
可能你對孩子的愛,成為他威脅你的工具。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喜歡講條件,並且屢試不爽?也許是你的愛給錯了……
犯錯,不要收回你的愛
“你再這麼不聽話,
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再這麼調皮搗蛋,
媽媽就把你送人了!”
“你再不好好學習,
媽媽就不要你了!”
……
這些話都是無意的,我們的初衷很簡單,希望通過這樣的震懾,讓孩子聽話。但這句話暗示著這樣一個條件:你不聽話,我收回我的愛,我不再愛你了。
當孩子聽到這樣有口無心的話,他會感到非常恐懼,他會擔心,他會失去“安全感”,並且學會用這種方式和大人“交涉”。
那要怎樣做呢?
童憶成長專家出招:告訴孩子,媽媽的愛無條件,但是有原則。
即便你放了錯誤,媽媽仍然愛你,這叫無條件;
但有些事情一定不能做,媽媽會幫你改正,這叫有原則;
比如孩子毫無節制地亂買零食,可以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而不是說“媽媽不喜歡你”,也就是,要就事論事,對孩子可以不愛他的行為,但是不可以不愛他的人。
關於原則這個問題,爸爸媽媽態度一定要溫柔,立場一定要堅定,不行就是不行,孩子一哭二鬧,你就要妥協,恐怕談不上原則。
不要“賄賂”孩子
“你現在站起來,我就給你買好東西吃。
你別哭了,我帶你去買玩具。
快把飯吃了,我就讓你去玩水。”
當我們期待孩子完成一件事的時候,通常用另外一件事作為誘餌,這叫賄賂,是不可取的。
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你的條件。
當你要求他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漫天要價,恐怕你要捉襟見肘咯。
那要怎麼說,孩子才肯乖乖配合?
明確後果,讓孩子自己決定。
比如,孩子說:你不給我玩遊戲,我就不吃飯。
通常你會這麼做:好,你玩好了,一定過來吃飯。
那麼,你就間接答應了孩子的條件,
“可以,但是吃飯時間過了,媽媽就會把它收起來,你只能挨餓,等到下頓飯再吃,中間沒有任何食物吃。”
這樣說,一是明確了你的愛,二又強調了做事的原則。
為了協助孩子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讓他認識到自己行為會產生的後果。
如果孩子選擇了玩遊戲,你要再次強調,“你真的確定不吃嗎?”
我們提醒孩子要承擔的後果是什麼,並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孩子就會主動權衡他到底想要什麼。
每次開條件,都是試探
有一對分別是五歲和七歲的兄弟,面對媽媽時,經常胡鬧、耍賴、號哭、怒吼,弄得媽媽手忙腳亂;
而爸爸在家時,他們卻非常規矩。因為孩子們很清楚,一般來說,媽媽很容易讓步,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堅定。
這就是總有媽媽說,為什麼孩子不怕我,不聽我話?
那是因為你經不起孩子的試探。
研究表明,大多數孩子的“討價還價”都是試探性的,有時候孩子提出來的條件,
他也並不是真的一定想實現,只是試探一下爸爸媽媽的底線,看看能不能突破而已。
父母陷入經常和孩子討價還價的窘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人不能堅持原則。
越是沒原則、容易讓步的大人,越容易培養出愛和大人糾纏、講條件的孩子。
當然,我們在拒絕孩子的條件時,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
一個抱抱勝過一根棒棒糖
“寶貝今天表現太棒了,說吧,想吃啥,要啥玩具,媽媽都滿足你!”
我們不否認,獎勵確實能幫助孩子重塑好的行為習慣。
但是,這裡的獎勵不僅僅是一個玩具,一包零食,還可以是大人的一個親吻,一個抱抱、一句鼓勵的話……
因為,物質獎勵使用不當會極大地削弱孩子的內驅力。
孩子會認為,媽媽有獎勵,我就好好表現,沒獎勵,我就是不樂意。
這樣,孩子把“買東西”作為完成下一件事情的籌碼。
所以,大人不要輕易或者頻繁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多用精神獎勵,下次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概率就會提升。
總之,讓孩子變得聽話是有技巧的,父母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適用的方法。
可以找專業的人士去諮詢,可以看相關的書籍和繪本,
但切記不要大吼大罵的去責備孩子,否則你只會收穫一個更加叛逆和暴躁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