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需求者免費註冊:9597借錢網。全台前三大借錢網站!
Google Ads
Google Ads

德國製造這麼好!這事要從他們的幼兒園說起...

觀看人數:0

國製造享譽世界,無論是帳篷、鐘錶、橋樑,還是汽車、火車、輪船,「德國製造」總是那麼耐用、務實、可靠、安全、精密,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大國,但距離製造業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那麼,德國製造到底是怎麼煉成的呢?

一位華人朋友買了漂亮的新別墅,我們去幫忙搬家。這位建築工程師朋友用來拆卸家具的工具只有極袖珍的小螺絲刀和小鉗子。我笑:「這就像兒童玩具,在德國,有了房子得置備像樣的工具才行。」朋友理直氣壯地說:「我又不是工人!」

是的,我們都是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傳統觀念薰陶下長大的,何況他博士畢業。才高八斗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不會動手也不屑動手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德國,男人都是工人!我的德國老公也是工程師,他帶到華人朋友家的工具箱分三層抽屜,整齊地放著38把各種型號的螺絲刀、20把各式鉗子,還有小儀表、量尺、各種膠帶線筆等等,真讓朋友夫婦看傻眼了。而這只是便攜工具箱,他在家裡的工具庫里還有20台鋸鑽刨切磨等各種用途的電動機器,掛滿牆的各類大小型工具,幾十盒不同型號的釘子等等。可以說,那是個小型車間。我們家房間裝修都是他自己動手。

德國男人在外從事各種職業,回到家共同的愛好就是鼓搗動手。他們普遍愛逛建材商場,喜歡買各種工具,喜歡自行設計動手裝修房子,給孩子做木馬搖椅木板拉車,樂此不疲。我感覺,中國留學生和移民來德後的種種不適應,主要跟他們的動手能力、獨立生活能力欠佳有關。通過這20年的觀察,我認為,德國人的獨立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並非天生,而是來自德國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培養。

1

獨立從幼兒開始

德國人的育兒觀念和做法與我們差異巨大。孩子從出生就獨自睡覺。晚上給寶寶吃飽奶換好尿布,父母就會關燈離開,養成孩子按時獨立睡覺的習慣。有一次去德國人家做客,他們家8個月大的小女兒看到來了這麼多人很興奮,到了睡覺時間,女主人將孩子抱回房間喂好奶安置妥當後,就關上門回到客廳與客人聊天。孩子不肯睡覺,嚎啕大哭驚天動地的。朋友夫婦就像沒聽見一樣,照舊談笑風生。直到孩子哭累睡著了,這個媽媽都沒進房看一下。這是我第一次領教德國父母的「狠心」。

西方孩子走路摔倒父母不扶不抱,等孩子自己站起來,在中國已經不是新聞。在德國,旁人是不能插手親子矛盾的,我有深刻教訓。剛來德國時我所住公寓樓4樓住著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有個4歲的女兒,金髮碧眼,洋娃娃一般。小女孩經常獨自在樓下封閉的後花園裡玩兒。一天,媽媽在樓上叫她,女孩玩累了想讓媽媽抱上去,坐在一樓台階上使勁哭。娘倆僵持了30多分鐘。我實在聽不下去了,彎下腰問她怎麼了,小女孩立刻就緊緊摟住我脖子不鬆手。我將洋娃娃抱上樓,本以為年輕媽媽會感謝我,不料她用暴怒的聲音說了謝謝就關上大門。我的尷尬今天還揮之不去。

小孩子吃飯常不專心,邊吃邊玩,德國父母的做法是結束就收走盤碗,沒吃飽就餓一頓,絕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端著碗追著哄著喂。在德國極少看到幾歲的孩子哭鬧不休耍脾氣的。孩子的獨立不依賴,就這樣給摔打出來了。

2

中小學在玩

德國幼兒園的教室里都有櫥櫃,上面放有瓶裝礦泉水和杯子,孩子們想喝水隨時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幼兒園混齡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幫助洗。放學前,孩子們會自覺將玩具收拾好,將水杯擺進廚櫃。

他們的小學教育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帶領小學生們為朋友為父母製作生日卡節日禮物。德國有個傳統的兒童節日馬丁節,過節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兒童舉著燈籠跟著騎士馬丁大遊行。每年馬丁節前,老師都會和全班同學一起製作紙燈籠,那一周的課程內容就是設計樣式尋找材料並製作出漂亮結實的燈籠。馬丁節夜晚的大遊行,簡直就是各個班級獨一無二的自製燈籠大展示。

德國孩子有自己的儲蓄罐,裡面的零花錢是他們做家務活替父母擦車為鄰居花園剪草等勞動掙來的。我兒子8歲開始洗全家的盤碗,洗得很認真很乾凈也很有成就感。他知道零花錢不是白給的,要靠自己掙。有一次德國房東來我們家,正碰上他踩著小板凳在水池邊洗碗,房東大大地讚賞他一番,孩子好得意。他15歲那年我們家買了土地建新房,建築公司的整個建造過程他都目睹甚至參與了,看圖紙選材料,很長見識。大學假期他去建築工地打工已然得心應手。

德國小學教學還包括集體郊遊野外宿營大自然探險足球比賽等等,經歷了好動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種戶外野趣,他們鍛鍊得更加獨立堅強。我兒子10歲時獨自乘飛機往返中國,我們沒有辦託管業務,只是託付給在機場臨時認識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兒子絲毫不膽怯,不但與留學生混成了哥們兒,還要求空姐帶著參觀了整個飛機及駕駛艙,一路開心不已。

體育課是身體發育時期的小學生很重要的學習內容。學生除了書包外還必備有體育包,整理裝好運動服和運動鞋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家長不會幫忙。孩子們還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加入當地各種民間體育協會,參加訓練和體育賽事。他們會將這些體育愛好堅持終身。

度過了4年輕鬆快樂的小學時光,孩子們已積累了一定的體能和眼界,進入中學後開始在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上逐漸加速。每周一次的工藝課,他們學會了製作較複雜的杯子陶盆及各種造型的藝術品。所以,他們掙零花錢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比如給低年級學生做家教,照看鄰家小孩。這些工作我兒子和他的同學都做過。

德國教育還有兩點特別之處:從小學到大學,沒有班長沒有班幹部,每個班級只有個學生代言人,職責是將同學的意見向老師或校方提交。學生代言人由學生選舉產生,沒有老師或校方參與。從小學到大學,考試成績屬於個人隱私,老師不得公開不許排名,更不能以考試成績將學生分出優劣等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國教育的重要責任。所以,他們比較能互相尊重,多具有不攀比不巴結、不嫉妒不歧視、真實坦誠的個人品質。

3

在嚴格的大學中百鍊成鋼

邁進以「寬進嚴出」著稱的德國大學,艱難辛苦的治學之路才剛開始。沒有班級沒有輔導員,從聯繫學校選擇專業報到註冊尋找住房,到選擇課程複習考試,再到半年工作實習,各種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實驗課題,全靠學生自行安排籌劃。

德國大學生已經具備了這些自我管理能力。而這些,卻是剛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所欠缺的。一位留學生朋友告訴我,小組上實驗課時,德國同學思路清晰,操作有序,而她基本是茫然地看著,等著抄實驗結果。但她能拼考試。

德國教授極其嚴謹,考試不及格絕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學,要求越嚴格,越是理工科,創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斷淘汰中,闖過一門門嚴格的考試最終拿到學位證書的畢業生,以真才實學走進「德國製造」工程師隊伍。他們認真嚴謹,以製造出質量過硬的大到重型工程機械小到生活廚房用具為己任。回到家裡他們樂於親自動手美化生活。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在有關德國教育的問題時說:「德國的教育宗旨是使學生成為能獨立思考的有創新能力的人。」德國工程師,就是這樣煉成的!

篇外:(關於中德教育的差別,還有下面的問題值得思考)

①看不見的競爭力——責任競爭力

第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朋友的大兒子出生在德國,三歲之前接受的都是德式教育。在她兒子三歲的時候,一家人從德國回到了朋友的老家——貴陽。

朋友的父親見到自己的洋外孫,自然是非常的喜歡和寵愛。朋友的兒子只有三歲,大小便不能用馬桶,只能用自己的便盆。

有一次,她兒子大便完以後,他的外公就順手把便盆給倒了。但是當他回來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的外孫一臉不高興,用一種很奇怪甚至有點抱怨的神情看著他。

他的外公不明白自己做了什麼事惹得自己的小外孫如此不高興,就問朋友:「他怎麼了,怎麼不高興了?」朋友也不明白,就問他的兒子。

朋友的兒子指著便盆,用一種非常堅定的語氣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是我的責任!」

原來他是認為他的外公剝奪了他的責任,所以他很生氣。

這個故事令我非常的感慨:一個三歲的孩子,對責任的意識這麼敏感。這種責任感是我在中國孩子身上(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都看不到的。我們三歲的孩子所掌握的詞彙之中可能還沒有責任這個詞,更談不上什麼責任意識了。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老羅兩口子帶著孩子乘飛機,在飛機上,一個女乘客和空姐發生了爭吵。

準確地說,是這個女乘客在不停地指責空姐,而空姐由於受過專門的職業訓練,所以並沒有還嘴。

但是當空姐受到這種劈頭蓋臉的指責的時候,心裡的滋味肯定也非常的不好受。

當這個女乘客發泄完以後,朋友的兒子突然站了起來,走到空姐和女乘客的身邊,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

他左手拉著空姐的手,右手拉著女乘客的手,慢慢地把兩人的手疊在一起。同時微笑著以一種期待的目光看著她們倆。

這兩個人當然是非常尷尬,但是當他們看見孩子天真無邪又充滿期待的目光的時候,怨氣都被化解了,她們各自沖這個孩子發出微笑,最後她們倆相視一笑,這場衝突就這樣在微笑中消失了。

朋友在旁邊目睹了這一切非常的吃驚,於是就問她的兒子:「剛才你做的很好,但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她兒子回答到:「在我們幼兒園裡,如果有兩個小朋友吵架,旁邊的人必須要拉著兩個人的手,並且把兩個人的手疊在一起,讓他們重歸於好,這是我的責任。」

我聽完第二個故事之後,得到的就不僅僅是感慨了,甚至產生了極大的震撼。一個小孩子的行為,的確帶給我很多的思考與啟發。

我似乎得到了剛才我提出的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我認識的德國人,動手的意識和能力都很強,並且樂在其中?這背後,可能和責任這兩個字有關。

責任這兩個字,從小就被德國人用教育的方式,深深地融入到他們的血液之中,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本能的反應。

在日常生活之中,這種從小培養的責任意識,會自動的、不需要他人提醒的表現出來,最後形成德意志這個民族的一種特有的民族氣質。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德國製造為什麼這麼優秀?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我自己也經常地思考。

我通過朋友女士的兒子的兩個小故事,得到了關於這個問題的一種解答方式:德國產品競爭力甚至是國家競爭力的背後,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責任競爭力。

②終極的競爭是文化底蘊的競爭

高水平的競爭、終極的競爭其實也是這種文化底蘊的競爭。中國產品和德國產品之間的差別,本質上是文化底蘊的差別,而中國製造,非常缺乏這種責任意識。

五四時期,胡適寫過一篇文章叫《差不多主義》,就在批判中國文化中這種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的「差不多文化」:做任何事情都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這是我們文化中的一種「劣根性」,但是當兩國產品的競爭進入到終極的文化底蘊的競爭時,這種「差不多主義」,很有可能會使中國製造在最關鍵的地方敗下陣來。

 

按讚 是一種美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這裡滾動定格
重要聲明:102like.com 分享投資理財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在102like.com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侵權舉報聯絡我們借錢貸款借錢網借钱贷款評價易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