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和仙有沒有區別?
jowtte 回答:
有很大的區別。
神大致可以分成四類:
第一類是至高神。《說文解字》中解釋「神」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這就是神的最初含義。 比如道教的老子,三清,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等等。
第二類是自然神,比如日神,月神,山神,河伯等等。這應該是原始崇拜的殘留。
《莊子.逍遙遊》中說: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這應該也算是一種自然神。
第三類是體內神。道教認為人身體內各個器官都有神明掌管,比如三屍神,五臟神等等。《黃庭經》第七章開始列舉了一系列的體內神的名字,以便冥思。這也是為何冥思又叫存神的原因。
發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壟字靈堅,
耳神空閒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
第四類則是數量最多的一類神,即鬼神,通常是在人死後,由崇拜者或者信徒推舉為神,或者政府官方冊封為神。比如伍子胥被民間信奉為錢塘潮神。著名的小說《封神演義》就是在描寫這一類神。又如三言中的《任孝子烈性為神》講述的就是這種情況。《聊齋》中死後被封為城隍神,土地神一類的更是數不勝數。
仙字初做仙。《說文解字》中解釋「仙」為:「長生仙去。」仙是遷(遷)的意思。 仙則是後起字,《說文》未有。《釋名》中解釋仙字為:「老而不死曰仙。」 所以仙則通常是活人修行後長生所達到的稱號。
後來道家演繹得越來越複雜。葛洪的《抱朴子》將仙分為三類:
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天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此時就不僅僅是活人長生才是仙了,也包括活人修煉成仙未果,但是死後變成屍解仙的觀點了。但是屍解仙與神仍然不一樣,不需要冊封。
再到後來演繹就更加複雜。有五仙之說:天,地,神,人,鬼。這時候,因為有神仙一說,所以神和仙的界限開始不分明,混用了。但是這裡的神仙是特指仙的一種。
五仙的具體解釋可以參考託名鍾離權和呂洞賓對話的《鍾呂傳道集》中的解釋。
所以總結來說:
大部分的神並非是人類修煉而來的,是人死後被冊封而來。神有其司職。
仙是人類(或者妖類?)修煉長生,或死後轉化而來,通常無有司職。
清潔工 回答:
沒區別!
有人說神是本來就有的,那《封神榜》怎麼解?《西遊記》說玉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怎麼又說他是神呢?你說仙是後天成的,你看《西遊記》,道教「三清」,也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大boss都被稱為「眾仙」,如果這三位都是後天得道的,又怎麼可能有一位是先天的呢?
又有人說神是被封的,仙是自己修煉的,可是持此觀點者自己先舉出來了《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請問這位開天闢地的神又是哪位封的呢?奇點嗎?
我們來看看早期語料好了。例子太多,我就舉幾例。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八》:「既已,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記·孝武本紀第十二》:「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史記·封禪書第六》:「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樓居。」
《論衡·譴告篇第四十二》:「孝成皇帝好廣宮室,揚子云上《甘泉頌》,妙稱神怪,若曰非人力所能為,鬼神力乃可成。皇帝不覺,為之不止。長卿之賦,如言仙無實效,子云之頌言奢有害,孝武豈有仙仙之氣者,孝成豈有不覺之惑哉?」
可見,「神」、「仙」二詞在漢代經常混用。為什麼一個概念有兩個詞呢?這是因為這兩個詞來源不同。「仙」語料上看似乎是漢代才出現的,也許是某些語言或方言的藉詞,而「神」則早一些,先秦就有許多的。
從上古語料到當代語料,這兩個詞在「神仙」這個義項上都沒有區別。
moogee 回答:
二者是有區別的。
在神話學的系統中,神話和仙話存在明確區隔,不少人論述過這一點。
神、仙的區別,主要是對仙的確認。
仙的概念是戰國到秦漢之際方士製造出來的,然後道者沿用了這個概念。仙這個概念直接指向「長生」,包含「長生」的修行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仙與神區別非常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