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要懂得運用力竭技巧
訓練到力竭是健美和力量型運動中最常見的技巧了。
事實上,健身房的中很多人都認為,
如果一組沒有做到力竭,那麼這一組就是沒有價值的。
由此,有很多圍繞著訓練至力竭而制定的計劃。
當說到力量訓練,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項把你要求你竭盡全力的運動。
現在的問題是,
當你重複達到了自己在力量和耐力的極限是,它真的能夠幫助你更進一步嗎?
為了了解清楚,我們先從力竭的定義,
好處和缺點來下手,接著再來分析如何最大化訓練至力竭能夠帶來的收益。
力竭是什麼?為什麼做到力竭
訓練至力竭通常被定義為,
把一個重量舉起,重複到你再也不能用標準的動作形式來完成向心收縮的的狀態。
如果你可以咬咬牙再完成一次或者兩次,那就不算是力竭。
舉個例子,比如你能完成12-15次,最後的幾次真的非常艱難,而在最後一次無論你怎麼用力,都只能舉到一半。
當然,一旦你到達了這個點,你可以再進一步增加強度,採用如強迫次數,遞減組和離心的技巧。
一些人認為,訓練至力竭從來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是我們不這麼認為。
有很多研究證明,如果你能夠用一個特定的重量完成一定重複次數,
但是不做到力竭,和用同樣的重量做到力竭相比,
後者明顯有著更好的力量和肌肉的增長效果,至少是在短期內。
怎麼會這樣的?
快肌纖維是最大的,同時也是生長潛力最大的。
然而,它們也是最難動用的,因為你的身體會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來募集肌肉纖維。
當你開始移動特定的重量,你的身體就會開始募集移動這個重量所需要的最小數量的肌纖維,
因為這樣效率更高,同時消耗的能量也更加少。
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你只能完成3-4次的大重量,很顯然,在第一次重複你能募集到一定的快肌纖維。
但是如果你用的是輕重量,15次重複,你的身體就會隨著你接近力竭開始募集越來越多的肌肉纖維。
通過訓練至力竭,你能夠確保你募集到了最大數量的肌肉纖維。
當你在募集這些肌肉纖維的時候,你也產生了更多的代謝壓力,這被證明是對肌肉生長有好處的。
同時,你可以通過這樣來檢驗一下自己,
如果你在第十次力竭,那你就知道了自己在這個動作上的10RM。
當然,知道訓練至力竭有好處,還有一些是你需要注意的。
研究發現,如果你頻繁的訓練至力竭會對你的運動表現產生不利影響。
先來看看一些促進肌肉和力量增長的因素吧。
1.代謝壓力
2.訓練至力竭
3.機械張力
4.受到張力的時間
5.使用的重量(強度)
6.容量(重量*次數*組數)
以上都非常重要,但是關係到肌肉增長效應和力量的最大因素是最後一個:容量。
當然很多人錯誤地在這一點上下了功夫。
你認為,把一個輕重量舉起幾千下和採用你1RM的60%來訓練,兩者的好處會是一樣的嗎?
但是在你使用了超過1RM的50-60%時,容量就開始變得和肌肉生長和力量發展關係緊密了。
我們推薦一種訓練模式,先完成低次數大重量,接著通過高重複次數來進一步灼燒--
還可以在最後採用血流限制法。
如果你在第一個動作就做到力竭,你無法得到充分的恢復來增加訓練容量。
如何最大化訓練至力竭的效果呢?
有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動作給自己再做多幾次,你需要更加頻繁地運用這一技巧。
在六周內訓練至力竭,接下來的1-2周不要訓練至力竭。
這可能聽起來像是在偷懶,但我們沒有開玩笑。
因為在六周後,你的運動表現會處於一個瓶頸期,
甚至開始下降,六周的疲勞累積開始對你產生負面影響。
那麼具體怎麼做?我們給出如下建議
1.在訓練課的最後動作訓練至力竭,此時你已經完成了你的訓練任務。
這樣力竭就不會影響到你整體訓練任務的完成。
2.不要在每堂訓練課都用同樣的方式力竭。
每周一次每個動作訓練至力竭一次,接著用一些其他的技巧如休息-暫停法,
強迫次數或者是離心次數來讓你突破力竭,同樣是每周一次。
3.不要急著做到力竭。
很多新手更加需要的是訓練容量而不是訓練至力竭,而中級訓練者往往又過度訓練至力竭。
完成高質量的訓練,根據你的情況來選擇。
我們希望大家好好閱讀這篇文章,
訓練至力竭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但是一定要正確使用這個技巧。
你學會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