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帶娃的閨蜜聚會,我們聊的高興(糕媽屬於孩子不吵就不管的類型),
旁邊P媽總忙著在管娃:一會兒苦口婆心地勸說著1歲還不到的寶寶,
一會兒又橫眉豎眼地瞪娃幾眼,一會兒還走上前去和娃搶起東西來……這是在幹啥啊?
她無奈地解釋給我們聽:「哎呀,總是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塞在嘴裡,太不衛生了!
可我怎麼弄都阻止不了他,愁死人了!」(躺槍的請主動舉手)
我趕緊安慰她,這是正常的,2歲內的寶寶,通過「什麼都往嘴裡塞」來認識世界。
年糕小時候也一樣,不用太介意,長大自然就好了。
寶寶的「嘴」是這樣發展的
寶寶出生前就已經具有「吮吸」的能力啦,動態超聲檢查可以觀察到胎兒在子宮內吸手指,這是一種反射行為。
出生後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吃奶~),會主動用吮吸動作來安慰自己,吸奶嘴或手指會讓他有滿足感。
一開始,吃到手是偶然的,但當寶寶發現這會帶來愉悅感後,會頻繁地努力將手塞進嘴裡,
無論是1根手指還是幾根一起來,甚至是整個拳頭,嗯,舒服就好!
到第4個月,寶寶已經可以自如地將感興趣的東西送進嘴裡。
隨著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寶寶會抓著自己的腳和腳趾,然後——塞進嘴裡!
別覺得寶寶口味重,對他來說,正是在認真探索身體的一部分呢!
8個月後,很多寶寶發展出新技能:爬行。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主動擴大探索範圍,
把能翻到的東西都「探索」個遍了——又啃又舔,寶寶會把能拿到的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嘴裡。
與此同時,他也會通過搖晃、敲擊、滾動、扔出去等不同方式來探索。
漸漸地,隨著小手在探索中起到越來越大的功用,用嘴探索的次數就越來越少。
差不多到了2歲,寶寶就很少把不能吃的東西往嘴裡塞了。
此外,長牙也是導致寶寶喜歡吃手指、咬東西的重要原因之一。
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牙齦的不適感,
而咀嚼一些冷的、硬的東西能緩解抵在牙齦上的反壓力,
將寶寶從那種又癢又腫痛的狀態中暫時解救出來。
可以戳這裡看如何幫助寶寶緩解出牙期的不適。
寶寶用嘴「探索」世界,媽媽們到底在擔憂什麼?
1、怕寶寶把病菌吃進肚子裡
糕媽在《一心想把寶寶弄乾凈,反而弄巧成拙!》一文里,曾經告訴過麻麻們,
養娃不用太乾淨,適度的接觸細菌對寶寶其實有益。
當寶寶從地上撿起玩具,然後拿到嘴邊舔舔的時候,心大點兒,別崩潰,
經常給寶寶洗手,適當清潔他的玩具們就好了(但不要用消毒劑哦)。
2、怕寶寶發生誤吞的危險
沒錯,這的確是我們需要擔憂並警惕的!
有些東西可能會有毒(比如大人吃的藥、家用洗滌劑等),這些必須全部都收納到寶寶拿不到也看不著的地方,避免他因好奇而嘗一嘗!同時,常見的扣子、別針、硬幣、玻璃珠等小東西(甚至是某些玩具的小零件),都可能給寶寶帶來窒息的風險。我們需要仔細檢查寶寶的活動範圍內是否有小於3.5公分的東西,把它們都清除乾淨。
3、怕寶寶習慣成自然,長大後改不掉
一般到了2歲之後,寶寶就不太會「把什麼都往嘴裡塞」了,
「用嘴」是寶寶成長中一個階段性的過程,度過就自然會「畢業」。
關於爸爸媽媽擔心寶寶吃手指的事兒,美國兒科學會是這樣建議的:
只有當吮吸手指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影響了寶寶的嘴型或牙齒整齊的時候,才應該擔心。
通常情況下,只會對超過5歲仍在吮吸手指的兒童進行治療。
糕媽說
糕媽看到過不少成年人一緊張就會咬筆頭、啃指甲,往嘴裡塞東西,還真的能舒緩壓力呢!
大人小孩都一樣。
也有一些觀點認為,這與口的「敏感期」有關。
口的敏感期是一個跨度比較大的階段,如果沒有被滿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會有一個「結」遺留在那兒,
這個沒有自然發展和結束的「結」甚至會一直跟隨著寶寶長大成人。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往嘴裡塞東西,不是因為這樣的事兒來與寶寶對峙,
而是把更多的力氣和心思花在如何確保寶寶探索環境與探索物的安全上,
然後以包容的心態允許他去塞、去嘗、去咬、去探索。
一般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過度干涉寶寶的「吃」,無論是吃手還是啃其他的,順應發展就好了。
如果實在有什麼是我們不希望他塞嘴裡的,那就轉移他的注意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