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改變你的騎行姿勢,你的騎行效率就能夠馬上提升13%。
根據最近一項來自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研究,彎曲你的肘部就能夠瞬間提升你的騎行效率。
這行研究不僅僅是面對穿著緊身連體衣和破風頭盔的職業車手,對於廣大自行車愛好者也有效。
巴里等人將此項研究發布在體育工程與技術雜誌上,看看五種常見的公路車騎行姿勢
,哪一種更能夠克服空氣阻力。試驗結果表明,當車手以小臂水平的姿勢騎行時,
迎風面積最小化,在45km/h的速度下能夠節省13.4%功率輸出。
這意味著能夠在40公路計時賽中節約35秒或節省300W的功率消耗。
甚至比手握下把的姿勢節省10%的功率消耗。
壓低你的肘部位置來降低你的阻力
機械工程協會所採用的測試是偏航角為零的風向——不過在自然界裡很少會出現零偏航角的情況,
一個體重70公斤的測試車手並不意味著任何體型的車手都是一樣的結果。
不過鑒於高速騎行時車手超過80%的輸出都是用於克服空氣阻力,
那麼採用這種更具空氣動力學的姿勢肯定對騎行有幫助,尤其是在逆風或者下坡的時候。
這種騎行姿勢還能讓你的手指能夠長時間放在剎車變速撥杆上,比你握著下把騎行要安全多了,
所以採用小臂水平的騎行姿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且你還可以讓你的手臂得到休息。
對了,這個姿勢往往能夠在很多職業自行車手身上看到,特別是他們騎行在大集團前面的時候。
競賽姿勢為背部與上管小於45°
不少選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騎車時必須像比賽時那樣身體下壓嗎?其實並非如此。
騎行專家告訴記者,如果選手採取上身直立的姿勢—背部與上管角度大於45°,
對胳膊、頸部和腰部產生的壓力就比較小,
可以在低速騎行的時候提供較好的操控性,視野也寬闊,是城市騎行的理想姿勢。
而背部與上管角度小於45°的競賽姿勢,就像我們平時常在自行車比賽中看到的那樣,
能讓你的騎姿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腿部也更容易使勁,最適合道路快速騎行。
「選手要創造良好的運動成績,首先要掌握正確的騎行姿勢。
輕鬆蹬踏,自如控車,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緊張,降低能量消耗,保證力量和技術得到充分發揮。」
專家介紹說,正確的騎行姿勢是:手臂打直甚至內收,背脊拱起,骨盆直立。
這樣的騎行姿勢可以讓全身肌肉都活動起來,讓騎行變得格外輕鬆。
而錯誤的騎行姿勢是:座墊太低,兩腿外八,雙肘外彎。
這樣騎看似輕鬆,但在長距離騎行之後,頭頸、肩膀、腰部會酸痛不已。
有些騎車時間不長的車友會把雙臂用力伸直撐在車把上,使整個上半身成一個固定三角形,
這樣來自地面的震動會直接傳遞到手臂和肩膀上,
長時間騎行後就會造成手腕、肩膀、頸部酸痛,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壓低你的肘部位置來降低阻力
什麼是高效率的公路車騎姿?
五種常見的公路車騎行姿勢,哪一種更能夠克服空氣阻力?
專家表示,根據最近一項來自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研究,彎曲你的肘部就能夠瞬間提升你的騎行效率。
該研究不僅僅是針對穿著緊身連體衣和破風頭盔的職業車手,對於廣大自行車愛好者也有效。
試驗結果表明,當車手以小臂水平的姿勢騎行時,
迎風面積最小化,在45千米/小時的速度下能夠節省13.4%功率輸出。
這就意味著能夠在40公里公路計時賽中節約35秒或節省300W的功率消耗,
甚至比手握下把的姿勢節省10%的功率消耗。
在這次試驗中,機械工程協會所採用的測試是偏航角為零的風向,
但在自然界裡很少會出現零偏航角的情況,
一個體重70公斤的測試車手也並不意味著任何體型的車手都是一樣的結果。
不過,鑒於高速騎行時車手超過80%的輸出都是用於克服空氣阻力,
那麼採用這種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姿勢肯定對騎行有幫助,尤其是在逆風或者下坡的時候。
這種騎行姿勢還能讓選手的手指長時間放在剎車變速撥杆上,比握著下把騎行要安全多了,
所以採用小臂水平的騎行姿勢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而且選手還可以讓手臂得到休息。
人們往往會在很多職業自行車手身上看到這種姿勢,特別是他們騎行在大集團前面的時候。
騎車時應該前腳掌蹬踏平穩行駛
正確的騎行姿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車輛的尺寸、車座和車把的位置,
運動員的身材大小及身體各部分的結構。
因此,要正確處理車和人的關係,選手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做好車輛和車座的選擇、車座和車把的調整。
選手騎車時應放鬆上肢並保持雙臂鬆弛,握住車把的力度與握著小孩的手過馬路的力度相同。
蹬踏板時用力要均勻,使它勻速轉動而不是簡單地使勁踩下去。
騎車時大多數人習慣用腳心部位接觸踏板,其實這樣是不好的,比較正確的方式是前腳掌蹬踏。
一般來說,人們採用的蹬踏方式主要有自由式蹬踏法、腳尖下傾蹬踏法、腳跟朝下蹬踏法三種,
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自由式蹬踏法。
另外,選手需要注意的是,長途騎行最麻煩的是遭遇大風天氣。
環太湖有很多平路賽段,也有小的爬坡,再加上湖邊時而出現的橫風,也會給騎手增加阻力。
騎到後半程體力消耗加大,是一種極大的挑戰。選手要注意控制速度,平穩行駛;
注意防側風和觀察路上行人,不與行人搶道行駛,超越行人或騎自行車人時加倍小心,並保持安全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