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忘性大”:出門忘帶鑰匙,買菜忘帶錢,或者付完錢後直接就走,忘記那菜……總之,他們有各種“方法”讓自己陷入窘境。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是我們一個壞習慣讓孩子丟三落四!
孩子忘性大事怎麼回事?
說到忘性大,我想到了自己的一個朋友,我們姑且稱她為小A吧。
前段時間,小A想利用周末時間去派出所遷戶口,當她到派出所時,卻被告知周末不辦公。“本以為這次去派出所是徒勞往返,回到家卻意外發現戶口本不見了。”小A心態很好,這時候仍然不忘調侃自己。
事情是這麼回事:從派出所回來之後,小A直接鎖好自行車上樓了,忘記了拿車筐里的資料。等她意識到這個問題時,房本、結婚證都還,卻唯獨找不到戶口本。
“我剛才帶戶口本了嗎?”小A自己也記不清楚,於是回家翻箱倒櫃地尋找戶口本,卻沒找到。直到現在,小A仍然不知道戶口本是丟了,還是放在什麼地方忘記了。
最後,小A感慨說:“唉!上年紀了,忘性越來越大。”
其實,豈止是現在,小A自小便忘性大。記得小時候,她常常因為忘記帶作業而被老師罰站。她的父母常常說:“長大就好了。”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小A忘性大不僅沒有彌補,反而有愈加嚴重的趨勢,要不怎麼會把戶口本丟了呢?
忘性大是怎麼回事呢?是記憶力差嗎?其實,兩者關係並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做事缺乏條理,丟三落四,是孩子身上的“陋習”。
對待孩子丟三落四的陋習,一些家長並不重視,甚至會為孩子尋找藉口。
面對丟三落四的孩子,還有一些家長的解決方法是嘮叨,“鑰匙都能丟,你怎麼不把自己也丟了呢?”“別人都能記住帶作業本,你為什麼就記不住呢?”……這類家長往往一邊不厭其煩地嘮叨,一邊不餘遺力地為孩子“善後”。
然而,這種做法的效果如何呢?孩子對這種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對家長產生厭煩。
家長的1個壞習慣是元兇?
沒錯,孩子各種丟三落四,其實父母也需要反思一下。
有問題孩子就有問題父母,孩子做事沒有條理,往往是父母一手包打天下造成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做起事情來肯定會笨拙混亂而且沒有條理,這裡父母往往缺乏耐心,覺得與其讓孩子做事,搞得亂七八糟的,還不如直接幫孩子做更省時省力。這種“越俎代庖”導致了孩子的依賴性,使孩子失去主動性。
有位農場主,叫孩子每個假期都在牧場上辛苦工作。有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要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的。”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100%理論”,是說如果所有事都是媽媽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父母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潛力也能爆發80%。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比如教會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要事先準備好什麼等。要在生活中的各方面放手,要讓孩子自己學著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就像有句話說的:漢字是教不全的,但查字典的方法是可以學會的。
如何幫助丟三落四的孩子?
把丟三落四的事情具體化
把孩子丟三落四的表現詳細記錄下來,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比如,孩子總是忘帶課本。針對這一現象,幫助孩子尋找可能的原因。
找到具體原因後,然後一一對應解決。如保持書桌的整潔,看過課本後及時放回書包裡等等。
幫助孩子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
檢查是全方位的,不是只檢查作業。例如,帶孩子旅遊,要讓孩子檢查自己應帶的用品;出門前,讓孩子檢查是否帶鑰匙等物品等。開始時提醒孩子檢查,甚至強迫孩子檢查,孩子檢查過了,家長不要再檢查,讓孩子做自我檢查的主人,承擔自我檢查的後果。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嚐到檢查的甜頭,也嚐到不檢查的苦頭,從而增強檢查的自覺。以後逐漸減少提醒,促使孩子形成檢查的習慣。
自然懲罰法則
很多孩子對自己的“丟三落四”有恃無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一而再、再而三地替其“擦屁股”,家長不妨嘗試著“狠心”。如,孩子總是弄丟自己的課本,那就不要再買新的給他,他自然會體會到沒有課本是多麼的麻煩,這種“麻煩的感覺”會讓他認真對待自己丟三落四的壞毛病,從而自覺地加以改正。在執行自然懲罰法則時,家長應該注意言出必行,不能“心軟”。否則,會降低在孩子麵前的威信,對孩子的教育也會失去作用。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有一個母親這樣介紹自己的經驗:
雖然她每次返校時我和她爸爸都會有些擔心什麼事情她忘了,又要我們跑一趟,但我們不會幫她收拾東西,只叮囑她一句:好好想想,把東西都帶全了。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下來,她就很少丟三落四的了,自己能把該帶的東西都收拾妥當。我看她專門弄了個小本,把要做的事一樣樣記下來,臨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情沒做。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法通,萬法通”,當孩子在吃飯睡覺、刷牙洗臉這些小事兒上變得有條理了以後,做作業丟三落四的缺點肯定也會慢慢克服的。
關於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原因和妙招都告訴你了,快來試試吧,相信你的孩子會越過越有條理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