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說明了養生的秘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句話的是說:上古時代的人,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安照天地陰陽自然變化而調和養生的辦法,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按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常規地勞作,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體神誌協調統一,活到自然壽限,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前幾句是講了養生的方法,後面是目的,達到形神共具而活到天壽。
人的健康分為兩大部分,形和神。中醫學認為,神不能離開形而獨立存在,形也不可一日無神,形神統一,才能身心健康,益壽延年。形就是指我們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的肢體和器官,西醫的主要研究和治療對象就是形這一塊,手腳有問題截掉,脾有問題切一塊,甚至心臟壞了,也能換一個,這個是形。另一個是神,這裡的神狹義的解釋就是指我們的意念,思維,精神這一類抽象的東西。我們中醫講究的是形神共養。就是說,養生健康這一問題,不僅要從形體上,得照好,別凍壞了,傷著了,還要從神的角度,精神情緒的方面來調養。
這次我們主要說一下情緒的養生。
1、少怒。怒是七情中最強烈的一種情緒。“怒不節,氣乃不固”。怒則氣機不暢,出現氣逆和氣滯,引起心腦血管病。故善於養生的“老壽星”,無不忌怒。
止怒的主要方法是:“自製”。易發怒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要自我克制。或者有意識地轉移目標,平衡穩定自己的心境,用理智駕馭情緒,或改變一下環境,使心情冷靜下來。
2、少欲。養身貴在養心,養心貴在養神。人不能沒有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和追求。但這種追求要從實際出發,切勿脫離主客觀條件,甚至想入非非,最終因失望而痛苦,憂思成疾而影響健康。因此,會養生的人均減少個人私慾,淡化名利。
3、少色。即寡欲以養精。養精就是保護好器官的生理功能。若好色縱慾,不但會引起性機能衰退,使人精疲力竭,還會造成機體的內分泌紊亂,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4、少言。少言並非不說話,而是勿喋喋不休、不喊大叫,更不要經常激怒而吵架。若經常不斷地大聲說話,就會使人中氣不足,影響呼吸器官的功能,不利於健康。
5、少食。飲食不能過,如果每頓飯吃得過飽,血液長久地集中於腸胃,其他臟器相應缺血和處於抑制狀態,就會產生困倦感。甚至會誘發膽囊病、糖尿病、肥胖病,導致早衰,縮短壽命。
6、少臥。老人好臥,但需有節制。若長時間臥床休息,會損傷陽氣,陽氣不暢,腸胃消化力減弱,身體機體活動隨之衰減,而容易得病。冬季傷寒,夏季傷暑,均為“久臥傷氣”所致。
7、少坐。“久坐傷肉”。有的老人迷戀電視、“麻將”,出門以車代步。久坐,脈絡淤滯,氣血不暢,導致下肢萎縮、腫脹、脈管痙攣出現青紫、行走困難。這就是醫學上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所以,老人應盡量活動肢體,多走路,參加適度的文娛體育活動,盡量避免人未老,腿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