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如果你將每年應存下的錢都能做投資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你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會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卻是:1.0281億。這個數據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之,人生財富公式計算如下:1.4萬(1+20%)40=1.0281億。
這個故事裡的財富公式讓正忙於財富的年輕人為之振奮或者熱血沸騰,然而,我們多數人還算是“窮人”,沒有很多的物質財富。至少在年輕人中間,我們正焦頭爛額地忙於創造財富,忙於積累財富。可是財富並不是那麼好創造的,更別說積累了。
一個和我一起畢業的同學在單位裡也算是收入較高者,他結婚花去了一部分積蓄,買房花去了所有積蓄並負債,後來有了孩子,日子過得更緊了。這是很多人的真實生活,真實的讓人覺得財富離自己越來越遠,財富越來越不真實了。可是,我們多數人還在積攢財富,哪怕一百元、十元、一元。
創造財富的機會很重要,有人拿比爾·蓋茨說事;創造財富的背景很重要,有人想起了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創造財富的無風險很重要,正如以上的財富公式。如同我們多數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下,仍要把錢一分為二地去花、去存,自然辛苦了。但我們還是這樣過著,過著一種平淡的生活,一種充滿希望的生活,而希望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
把財富一分為二:精神的,物質的。兩者都是寶貴的,在追求精神財富的同時,我們也要看重物質財富,那是一種最基礎的東西,我們應本著文明的、現實的、快樂的心態去創造。而創造的手段不一定高明,但一定是理性的。
也許我們想像著過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而我們人生的軌跡總是漫長的,而且在行走過程中一定要沿著適合自己的或者遵從公德的道路去走,我們還是要一點點地積累財富,盡量接近那個財富公式,而不是一定要遵從人生財富模式。
最後回過頭來想一想,前面的故事給了我們啟迪。窮人之所以越窮,富人之所以更富。有多少人真正的去想過這個問題呢?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們不會把所有的財富都用來做投資或者房地產。但是我們可以去合理的分配。這就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真正存在的思考方式。
文\秦念懷【27745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