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明每時每刻都在省錢,拼命地搶半價,商場超市打折都一次不漏,
買的東西都力保是所見範圍內最低價。
可是省來省去還是沒有多少錢,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錢到底花哪了?
那是因為我們只看價格,不看需求。雖然我們那麼努力的省,卻花了太多的錢在無用的物品上,
本身需要的還是要再次購買,錢就浪費在這兒了,大家所謂的省,恰恰是在浪費錢。
這裡推荐一個“”一招通吃“”: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要去看,看了不買,
自己又難受(怕自己壓抑不住自己的本性),不看就不會去買。

省錢是最笨的理財方法嗎?
現代人的標誌不僅體現在擁有“自主、獨立、個性”的消費觀念,
更在於理性的資金管理能力及獨立的經濟能力,下面看看身邊的朋友們都是如何做到的吧。
1.合理分配資金進行增值保值
如果你的收入較高,可以參考這樣的理財比例:
40%用於金融理財等方面的投資;
30%用於生活開支(單身和有家庭的支出存在差異);
20%用於固定收益理財,以備不時之需;
10%用於保險。
這樣不僅能滿足日常開支需求,還能通過投資保值增值,同時提供基本的保險保障。

2. 選擇簡單、便捷的理財渠道
大家的收入層次不同,選擇的理財渠道自然不同:
舉個例子:如果你還單身一個人:
40%用於生活開支(除了生活費,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60%用於理財投資(當然了,肯定要選擇靠譜平台)。

3.兩大定律助你更加穩妥
一般而言,風險投資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按照一定比例逐漸減少,這一比例就是80定律。
即用80減去你的年齡,再轉化成百分比,就是你這個年齡可以用於理財等收益較高的投資比例。
舉個例子,
若現在是30歲,那麼你的投資比例最好不要超過總資產的50%;
到了50歲,這個比例就會減少成30%;以此類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