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小接受到的關於金錢方面的教育太少,所以對於錢的概念只有“節約”和“一夜暴富”。
被教育,千萬不要欠債,極端情況下才考慮找別人借錢。
因為欠錢是很不好的事情,至於為什麼不好,他們也沒細說。
賺錢之後就存進銀行,立馬存起來,可是後來我知道了通貨膨脹這個詞,
我發現似乎存錢意義並不大了。因為把錢全部存進銀行,每年都在貶值,物價卻在上漲。
有一句話說的不錯:錢,只有流通起來,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有錢人和窮人的區別在於,有錢人善於利用整合資源。
當他們想要做一件事時,
就會拼盡全力去爭取,手裡沒有錢,就想辦法去借錢,而不是就此打住。
理財方面的書籍普遍的建議是,自己攢錢到一定程度後,用本金去投資來賺取收益。
可是,年收益率高的產品,投資門檻也很高,本金數額不夠根本沒有機會參與。
而大部分收入不高的工薪階層,每個月的工資用於支付各種開銷之後所剩無幾,幾乎存不下沒什麼錢,更妄談拿去投資了。
在看了很多理財書籍之後,我發現同樣是收益率6%,1萬塊和100萬的收益差別實在太大了。
因此,與其想著用手裡那一點兒錢去研究理財,不如多花時間好好考慮怎麼去賺錢。
投資畢竟有風險,而賺錢確實可以靠自己去獲得的。
我進期讀到的一本關於金錢價值觀的書籍—— 《錢意識》,書中的觀點改變了我過去的很多舊思想。
本書的作者出生在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後來運用合理的方法,在完全靠自己的情況下積累了巨額資產。
家庭經濟情況很一般,但這沒有限制她的思維。自己沒錢,但是可以去借錢。
在她獨自一人在國外留學時,被小偷把身上之前的東西都偷走了。
孤立無援的時候,她決定向銀行貸款,然後打算去找了幾份兼職,來償還每個月的貸款。
可是限於當地法律不允許留學生打工,於是她後來想到了租房市場。
先自己去整租房子,然後再分租出去。
這種方式很快就讓她收回本金,而且每個月還完貸款之後還剩幾百塊錢。
通過這件事,作者體會到了“借錢”的好處。
這不僅僅賺到了錢,更是打開了思維局限,在今後的事業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錢人跟沒錢人之間的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對待錢的方式。
-
有錢人,借錢→花錢→賺錢→存錢或者不存
-
窮人,盡量避免借錢→賺錢→存錢→花錢
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銀行家,他的兒子問他,為什麼把人們的錢存在我們的銀行里,這又不是我們的錢,卻要替他們保管,每年還要給他們利息?
銀行家笑著說,當你手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放進冰箱裡,你的手上會有一層厚厚的油。
小時候看這個故事不是很理解,現在明白了。儲戶的錢都放進銀行,這是極其巨大的金額,銀行會找各種需要資金的企業,把錢借給它們然後收利息。
因為總金額實在巨大,所以利息也相當驚人,再從收到的利息中,給很小一部分給儲戶。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扮演的角色就是“富人”,自己沒什麼錢,但是可以藉到很多錢,再把借到的錢全借出去,坐著收豐厚的利息。
資本的積累像滾雪球,而原始的積累是最困難的。不妨去借助外力,沒錢的時候去借錢,找銀行貸款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因為負債,要在還款截止日期前還錢,所以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偷懶,逼著你去想辦法賺錢。在這個過程中,會鍛煉你執行力、溝通技巧和學習能力,幾次下來,賺錢能力會越來越強。
但是,有一部分人借錢卻是賭徒心理,把錢拿來去做風險極高的賭博。這種本身沒有經過認真思考的行為,結果只有債台高築。
天上不會掉餡餅,自己懶得去思考賺錢,一門心思走捷徑,這也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大家都知道的“股神”巴菲特,他的生活十分節儉,從沒買過豪宅名車。他能成為首富,節約佔一部分,但絕對不是首要因素。
巴菲特對外在的物質方面不在乎,但當他看好一支股票,往往出手十分闊綽。
每個有錢人都有自己的花錢的重點。
有人喜歡奢華的物質享受,一身名牌熱衷購物;有人注重精神享受,願意向公益事業奉獻自己的財富。
在自己不想花錢的地方不花錢,和忍住在自己想花錢的地方花錢,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之前我對待手中錢,無非就是存進餘額寶裡,領著微薄的收益。雖然也很想過上富有的生活,但思維被束縛在眼前的困境中,看不到可能性。
我一直很抗拒借錢,覺得是件很麻煩別人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開口找人借錢的。而且借了的錢,一定會在最短時間內還上,因為“無債一身輕”。
不過,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例子告訴我,借錢這個行為很正常。買房子、車子、電子產品,沒辦法全款購買,於是找銀行借錢,分期付款。
在看了這本書,顛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認知。確實不能老是想著如何存錢、省錢,有很多時候,不一定非得萬事俱備才行動,要善於借助槓桿,借他人之力來做事情。
之前一直秉持著這個金錢觀,現在看來,也許我的思維太狹隘,應該學習“借錢”的思想。
人的潛力往往在壓力下才爆發出來,所以不要低估自己。只有敢借錢的人,才能激發出賺錢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變成有錢人,你首先要做的是,永遠相信自己就是有錢人,即使現在還不是。
感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