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入秋三分虛”!經過一個夏天的透支,人體內營養大量流失,身體變得虧虛,容易得病,此時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不過,秋季進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秋季飲食三大忌
▼
秋忌一:少吃涼
入秋後,天氣逐漸轉涼,腸胃對涼的食物非常敏感,如果經常吃涼性食物,容易引發腸胃性感冒!
秋忌二:少吃薑
俗話說“一年之內,秋不吃薑”,入秋後,天氣逐漸乾燥,而姜是熱性最大的一種食物,常吃容易上火。
秋忌三:少吃肉
剛剛入秋,人體腸道消化能力弱,對肉類,高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力不足,此時如果增多肉食,容易引起胃脹,消化不良。
秋吃十種寶勝過冬蟲草
▼
TOP1:蓮藕
1、消除秋乏
秋天很容易感到疲勞,這就是秋乏,蓮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鉀,不僅能改善秋乏,並且可以增強體質,抵抗病毒。
2、潤肺止咳
入秋後天氣變涼,很容易引發咳嗽哮喘,常吃蓮藕能有效預防咳嗽,如果咳嗽比較厲害,可以用蓮藕榨汁喝,幾次就好。
3、催乳化瘀
對於寶媽來說,乳汁不足最讓人頭疼了,教你一招,多吃蓮藕,不僅能催乳增加乳汁營養,還能化解乳腺於堵。
TOP2:芋頭
1、頭髮稀少
經常脫髮的人,頭髮變得稀疏,許多人用了生髮劑發現效果也一般,其實不如多吃點芋頭,慢慢就會長出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
2、臉上有斑
想徹底去掉臉上的斑,可以常吃芋頭。
3、保護牙齒
芋頭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氟含量還很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尤其是換牙期的小朋友平時多吃點,會讓長出的牙齒很健壯。
TOP3:紅棗
1、補氣養血
紅棗是秋季進補第一選擇,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非常好的補氣養血的作用,把紅棗切成片泡水喝,更容易被吸收!
2、眼袋眼圈
眼袋黑眼圈比較重,常吃紅棗。
3、健脾養胃
秋季脾胃虛弱,容易出現腹瀉的人,每天用紅棗+黨參一起泡水喝,不僅能健脾養胃,還能增進食慾,提高腸道消化能力。
TOP4:冬瓜
1、清肺排毒
許多慢性咳嗽都是肺內毒素引發的,如果發現吃藥效果一般,不如多吃點冬瓜,排出常年老痰,對肺熱咳嗽哮喘,都很管用。
2、減肥修身
肥胖困擾著很多人,也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有人花大價錢去買減肥藥,豈不知冬瓜是減肥聖品,它能把脂肪轉化成熱能排出體外。
3、排出腎毒
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腎臟毒素,有些人不重視慢慢會發展成腎炎,冬瓜不僅能排出腎毒,還能預防腎炎尿毒症的發生。
TOP5:苦瓜
1、提高視力
經常熬夜或經常用手機,容易引起視力下降,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B,能夠促進視力恢復,並且對許多眼部疾病也很有幫助!
2、皮膚瘙癢
常吃苦瓜能緩解皮膚瘙癢。
3、保護心臟
入秋之後,人體血管壁逐漸收縮,進入心髒病高發期,苦瓜含豐富的鉀、胡蘿蔔素、葉酸和維生素,這5種成分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發生。
TOP6:紅薯
1、預防流感
入秋後,流感也進入高發期,平時常吃紅薯,不僅能提高常提高抵抗力,還能使流感發生率降低50%,尤其是孩子平時多吃點。
2、去皺抗衰
常吃紅薯能延緩衰老,改善皺紋。
3、臉上有痘
經常吃紅薯能改善痘痘肌膚。
TOP7:黑芝麻
1、快速補鈣
秋季鈣流失比較快,人體需要及時補充,相對牛奶和雞蛋,黑芝麻的鈣含量遠高於他們,黑芝麻的鈣含量是牛奶4倍雞蛋的6倍。
2、灰甲腳氣
常吃黑芝麻能預防灰甲腳氣。
3、提高生育力
黑芝麻富含維生素E,而維生素E對人體的生育機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提高女性雌激素的濃度,以及提高精子的活力,增強男性生育能力。
TOP8:絲瓜
1、提高記憶力
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常常感覺記不住事,常吃絲瓜有利於腦細胞發育,提高記憶力,特別對於生長期的孩子,效果更明顯。
2、敏感肌膚
常吃苦瓜能提高皮膚抗敏能力。
3、經期異常
經期異常會為妹子帶來很多麻煩,如腹痛,痛經,常吃絲瓜,不僅能使經期恢復異常,還能預防一些婦科疾病的發生。
TOP9:南瓜
1、驅除蛔蟲
生冷食物吃的多,難免會有寄生蟲進入腸道內,影響身體健康,炒熟的南瓜子,有很好的驅除寄生蟲的效果,殺滅後會排出體外。
2、治糖尿病
南瓜含有豐富的鈷元素,鈷不僅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並且有很好的造血功能,另外,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療效。
3、防治前列腺炎
南瓜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是前列腺分泌激素必不可少的動力來源,它不僅能預防前列腺炎的發生,並且對初期前列腺炎恢復很有幫助。
TOP10:海帶
1、秋季缺碘
秋季人體碘流失很快,常吃海可做到及時補充。碘是甲狀腺合成的主要物質,如果人體缺少碘,會引發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2、排出腸毒
海帶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藻膠,藻膠具有吸收水分,吸收腸道毒素的作用,對於長期便秘,經常腸道不適的人,可以經常吃點海帶。
3、防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血管對膽固醇的吸收,海帶能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動脈硬化的出現。
古語道:多事之秋!秋季是疾病的高發季節,50%以上的病出在秋季,大部分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秋季十大進補食物,為家人收藏好,平時多吃點,全家保安康!同時,別忘了告訴身邊人,多一份關心,多一份健康!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零點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