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手爸爸媽媽來說,因為經驗的缺乏,常被小寶寶的許多"異常"情況嚇壞。其實,新生寶寶很多所謂的異常現像不是病,今天,小編為大家總結了新生兒不是病的21種"異常"狀況,來了解下吧~
1、雙足內翻、小腿輕度彎曲
出生前,由於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都是頭向胸,雙手緊抱於胸前,腿倦曲、手掌緊握的姿勢。出生後頭、頸、軀乾及四肢會逐漸伸展開來,所以寶寶出生後常有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雙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狀態。
另外胎位對於出生後最初幾日的體位有重要影響,例如臀位產中的膝的伸展,頭位產中的輕度膝內翻(即O形腿)及足外翻或可矯正的足內翻變形。
2、體重減輕
對大多數新生兒來說, 出生後一周體重可減輕6%-9%,這是正常現象。這是由於嬰兒進食和喝水少,肺和皮膚不顯性失水及胎糞(一種黏性的墨綠色的東西,含有來自於吞嚥的羊水中的胎毛和鱗狀上皮,以及腸分泌物)及排尿的排出,胎脂的脫落和臍帶的干燥均可引起一些體重喪失。10天之後即可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3、打噴嚏
新生兒及嬰兒都很容易打噴嚏,有時還會兩個三個地連著打,有些家長見此情景便以為孩子著了涼而趕緊給孩子加衣被。其實打噴嚏並不一定因著涼所致。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新生兒的生理結構決定的,新生兒鼻腔內血管豐富、鼻黏膜比較薄弱、鼻腔狹小、鼻道短,容易受到溫度、濕度及灰塵等的刺激,從而產生一種神經性反應。外界微小物質,如棉絨、塵埃等均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噴嚏。
4、女寶陰道出血
新生女嬰在出生後不久,父母常常發現有少許血液從陰道流出,俗稱"假月經"。這是由於新生女嬰在出生前體內有一定數量的雌激素,這些雌激素大部分是由母體經胎盤傳給胎兒的,另一部分則是由胎兒自身分泌的。
降生後,新生女嬰體內雌激素的大部分來源突然中斷,雌激素的水平急劇下降,到生後5-7天時已降至極低水平,使生殖道原來增殖、充血的細胞脫落,於是便出現陰道流血的現象。
5、尿中略帶粉紅色
新生兒在最初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有時尿布上可看見淡淡的紅色,這是尿中的尿酸鹽引起的。屬正常現象,一般5~6 天后會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況,則為異常,就要及時就醫了。
6、乳房增大
男或女足月兒在5~7天日齡時,常出現新生兒乳房腫脹。這是由於母親懷孕時體內雌激素與催乳素等含量逐漸增多,到分娩前達最高峰。
這些激素的功能在於促進母體的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也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因此不論男寶寶或女寶寶的胸部都會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會分泌少許乳汁,俗稱"新生兒乳"。
7、膚色頻繁變化
新生兒的血管伸縮功能和末梢循環尚未健全,因此膚色的變化非常頻繁。天冷時手腳會稍稍有點發紫,而哭泣時則會滿臉通紅;有時甚至會因為睡眠姿勢的關係,身體兩側或上下半身也會出現不同的膚色,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現象。
8、黃疸:出生後2—3天皮膚變黃
新生兒皮膚為粉紅色,但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足月寶寶在生後2-3天開始顏面和白眼珠發黃,甚至全身皮膚黃染,尿稍黃但不染尿布,4~6天左右黃染程度達到高峰,而後黃染開始消退,到7~10天左右黃染就完全消退,此時寶寶無其他明顯不適表現,稱為生理性黃疸,又稱胎黃,屬正常現象。
寶寶黃疸的主要原因為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一般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的生理性黃疸消退得要比足月兒慢一些,大約在生後3~4週左右完全消退。
9、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因此調節功能不好,體溫的波動也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
因此,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10、呼吸不規律
新生兒的呼吸運動很表淺而且沒有規律,呼吸頻率較快。在出生後的前2週,呼吸頻率一分鐘大約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兒也可能多達80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這是由於新生兒肋間肌較為柔軟,鼻咽部及氣管狹小,肺泡順應性差,由於呼吸運動主要是靠橫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胸式呼吸較弱。又因為新生兒每次呼氣與吸氣量均小,不足以供應身體的需求,所以呼吸頻率較快,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11、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在生後1-4週內皮膚顯得乾燥,全身皮膚有白色薄皮脫落,醫學上稱生理性脫屑。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
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
12、驚跳反應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的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
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13、掉髮、脫髮
新生兒的胎髮都是由母體帶出,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3週內發生明顯的脫髮。這是由於嬰兒出生後,大部分頭髮毛囊在數天內由成長期迅速轉為休止期所致,一般經過9~12週後,小兒的毛囊會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長出新發。
注意:如果有加重脫髮的跡象,可到醫院兒科就診,先明確病因。
14、頭垢
新生兒頭皮上常會產生一層油脂,這是由於新生嬰兒皮脂腺分泌過盛所致,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擦洗,時間久後會混合塵土和脫落的表皮組織而凝結成鱗狀污垢或黑色痂皮,即頭垢。
在農村不少人認為,頭垢對嬰兒的囟門有保護作用,因而他們長時間保留它,不去洗掉,要等到它自然脫落。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錯誤的。
15、打嗝
打嗝是新生兒及嬰儿期一種常見的症狀。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痙攣,橫膈膜連續收縮所致。
有時孩子打嗝的時間可持續5--10分鐘,看起來好像很難受的樣子,但是,打嗝本身對孩子的健康並無任何不良影響,不必擔心。
16、肚子老是咕咕響
有些寶寶平時肚子裡經常會發出咕咕響。而且這並不是寶寶肚子餓了。其實,這是寶寶的腸鳴聲。是由於寶寶腹壁薄,腸蠕動快產生的。是一種也很正常的現象,新爸媽們並不用過分擔心。
17、臉上長了很多小疙瘩
小明媽媽發現小明自從出生後,臉上就一直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先是長滿了白色的小疹子,然後臉上又出現一片片的紅斑。寶寶還小,又不敢給他隨便抹藥,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部分剛出生的寶寶鼻尖或小臉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疹子,這種疹子叫做粟粒疹,是由於寶寶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的。
18、睡著了孩子還在使勁
有些寶寶在睡著的時候,身子一直繃得緊緊的,轉來轉去,睡得很不安穩。寶寶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快睡醒的時候,其實是他在伸懶腰,這是新生寶寶特有的一種運動方式。這種現象並非不正常,甚至能使寶寶多吸進一些氧氣,有利於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
許多新媽媽都會發現,剛出生的小寶寶並不像電視劇中播的一樣,是白白嫩嫩的小可愛,而是稍微有點偏黃,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大部分寶寶都會在出生24小時以後出現皮膚泛黃的情況,這是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19、溢奶
寶寶在出生3個月內,賁門肌肉仍未發育健全,此時的賁門就像是一個還不能很好控制收縮的瓶口,而且新生兒的胃容量也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內的奶汁倒流。
因此,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尤其是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寶寶或多或少都會溢奶,因此當媽媽餵食完寶寶後,可讓寶寶趴在爸媽肩頭,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讓寶寶打嗝。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是睡姿呈右側臥位,也可以減少溢奶。
20、眼睛斜視
斜視也就是兩眼眼球移動不能協調。一般而言,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來有點鬥雞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不良,常有短暫性的斜視,屬於一種生理現象,也稱為假性斜視。尤其好發於臉型寬闊、鼻樑扁平的寶寶,爸媽可以在家裡自行觀察。
注意:若受到光照時,寶寶兩眼的瞳孔反光點位置是一致的,即為假性斜視,並不需要治療處理;否則,便需要通過醫師診斷後手術矯治。
21、馬牙
新生的寶寶或生後2-3個月內的寶寶在上、下齒齦或在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為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俗稱"馬牙",醫學上稱為"上皮珠"。
這是由於當胚胎髮育6週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厚形成牙板,為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並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