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吃飯時的禮儀,和他自小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因此,只要一頓飯的時間,就能看出孩子到底有沒有教養。
1
上週末,兒子好朋友果果生日,他父母邀請了幾個小伙伴連同他們父母一起去餐廳過生日。
孩子們點完菜後一會,還不見上菜,果果就急了,開始用力踢桌腳、敲打碗盤,看見一個服務員走過來,直接衝著他嚷嚷:“服務員,怎麼還不上菜?你要餓死誰?”
服務員耐心解釋道:“不好意思,週末晚餐時間人比較多,請再耐心等待一下。”但是,果果依舊催了服務員好幾次,甚至還有點生氣。
等到菜上來了,果果不由分說直接往自己碗裡夾了好幾隻雞腿,又在另一盤子裡撥來揀去,專挑喜歡的菜夾……剛剛開吃,果果的碗裡已經裝滿了,反觀其他人才開始動筷。
果果一連吃了三隻雞腿,滿嘴是油,手上也都是油膩,黏糊糊的兩隻手直接往桌布上擦,還跟一旁的小伙伴炫耀自己食量大,邊說邊發散口水,噴得小伙伴一臉油水,但是果果沒有意識到自己錯了,只是繼續往自己碗裡添菜。
反倒是果果身邊坐著的一個叫樂樂的小朋友,從頭至尾遵守“吃有吃相”的原則。沒上菜前,他就坐著和其他朋友一起聊些有趣的事;上菜後,他也靜靜坐著,直到爸爸媽媽動筷子夾菜了,他才拿起筷子;吃飯時,每一筷子都只夾一點,遇到特別喜歡吃的,他就等盤子轉到面前多夾兩筷子菜……
看了果果和樂樂兩人的行為,突然想起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從一個人拿筷子的樣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個人在吃飯時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舉止最能看出他的修養與內涵。”
而當我轉頭看向果果父母時,他們彷彿沒看見孩子的行為,反倒和周圍人有說有笑的,好像兒子的行為並沒有多少不禮貌。後來,兒子說果果成績很好,經常參加競賽活動,但是有一次語文競賽的時候,他成績很好卻沒拿獎,評委說他答題結束後乾擾其他選手做題,很沒有教養,不配獲獎。
所以說,他沒教養的表現和他父母熟視無睹的行為,終將會令他絆倒。
2
網上曾經火過一段李嘉誠和家人用餐的視頻。
視頻中,李嘉誠說:“雖然工作很忙,我們一定會一起吃晚飯,大家約定在星期一,比較容易騰出時間。”
吃飯期間,他仍舊會教兩個兒子做人的道理,也會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樂趣;他會對端湯的佣人說謝謝,即使不需要,也會很有禮貌再次說聲謝謝。
李嘉誠家的餐桌禮儀,讓大家看到了他的家教,氣氛和諧溫馨,尊重他人,講禮貌。正因為此,兩個兒子能如此優秀睿智,也是他手把手教出的,比如每個星期都帶孩子去喝糖水、帶兒子擠巴士、做高爾夫球場做球童、做服務員……
李嘉誠堅信,即使自己事業上再怎麼成功,做名聲如何響亮的富豪,都不及把孩子教育好。
3
我大學時候的班長去應聘世界500強企業,因成績及各項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
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幽默風趣。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
小明憤怒異常,覺得背後一定有黑幕,也許是某個靠關係的人走後門。
最後,人事部告訴小明,他確實能力超群,對公司今後的發展也很有幫助。而他被高管篩掉的原因是,在那個算是面試最終環節的飯局上:
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名服務員表示過感謝。
即使你做得再好,你少了“謝謝”這兩個字,就代表你同時失去了“機會”這兩個字!
4
生活中,不乏這種情況,我們每天面對最多的交際就是飯局。一頓飯,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頓飯也能使你丟失一個成功的機會。所以,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在意對孩子的餐桌教育,那是跟隨孩子一輩子的禮儀。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呢?
1.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2.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並養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嚥,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7.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8.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我吃好了,我先走了,你們慢用”。
一頓飯的時間,不長不短,卻決定了孩子將來的前途!
其實,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沒有秘訣,就是日常習慣的養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