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周圍的長輩,甚至年輕的媽媽說:
“都是孩子媽了,還考證幹嘛呢,這輩子帶好娃就值了……”
“都是孩子媽了,還買什麼漂亮衣服,省下錢給娃買玩具吧!”
“都是孩子媽了,還看什麼電影啊,有這時間研究研究怎麼給娃做輔食!”
其實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好好經營自己、不放棄自我成長。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話:
“女兒的到來並沒有讓陽子的生活變得邋遢,相反,女兒讓她更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值得女兒驕傲的人。孩子不僅是生命的延續,更應該是繼續成長的新動力。”
以前的我是個任性且自我的女孩,當媽後才真切體會到這段話的含義。
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家長都希望在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最適合的,讓他/她成為最好的自己。
然而,成長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未知的事,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做好自己。
以最好的姿態和方式耳濡目染地感染孩子,給孩子正能量,幫助孩子在不可預知的未來里成為讓家長和自己驕傲的人。
希望孩子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無論孩子聰不聰明,能不能獲得大的成就,身體健康都是最重要的。
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家人盡可能地與孩子保持一致,避免孩子的質疑和不平衡。
從有孩子開始,我便放棄了熬夜追劇的日子,隨著孩子早睡早起,晚上伴著美妙的音樂入睡,早上醒來一起到戶外散步。
為了給孩子提供健康的飲食,幾乎不下廚房的我在網上查找各種營養均衡的食譜,不但注重葷素搭配,還盡量做到“高顏值”來提高孩子的食慾。
家里人在孩子麵前都戒掉了垃圾食品,以前冰箱裡的碳酸飲料、冰激凌、巧克力統統消失不見。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懶宅貪吃病不治而愈,不光對孩子的健康有好處,我也受益匪淺。
希望孩子珍惜家人的陪伴
很多人認為,孩子小時候沒什麼記憶,也學不了什麼東西,只要好好長身體就行了。
其實,學齡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的陪伴讓孩子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體驗。
媽媽的用心餵養,爸爸的傾情擁抱,都讓孩子獲得滿足感,這有助於孩子情感的建立和成熟。
即使再忙,哪怕有加班、聚會,我也會調配好時間,爭取補償給孩子更大段的時間,不讓忙碌成為疏於陪伴孩子的藉口。
希望孩子在平凡中發現樂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見識增多、生活圈子增大,孩子對周遭的一切充滿了好奇。
希望孩子在平凡生活中找到不一樣的樂趣,需要讓孩子在不違背基本規則(不傷害自己、不影響他人、不破壞環境)的同時自由探索。
跑跳攀爬、拆卸玩具……家長陪伴孩子“肆無忌憚”地進行感官上的刺激,發現生活的樂趣,盡情地探究其中道理。
家長不要輕易限制孩子的行為,要給孩子提供開放的環境、充裕的時間去解決問題。
我陪孩子在草坪上打滾,在沙池中搭建城堡,在海水里嬉戲遊玩,一起慢慢體會生活的快樂。
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家長想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心態,就必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教會孩子做家務、講衛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學習基本的生活技巧能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想讓孩子與小伙伴友好交往,擁有更多真心實意的朋友,要教會孩子善於傾聽、真誠表達、懂得分享。
當孩子想要與家長分享心情的時候,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要耐心且認真地傾聽孩子想要表達的事情。
久而久之,孩子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去尊重他人的傾訴,理解他人的處境,回應他人的需要。
有了孩子後,我開始強迫自己變主動,和孩子的小伙伴家長聊,和孩子的早教老師聊,和有娃的路人甲乙丙丁聊。
我經常找機會帶孩子與小朋友聚會,給孩子創造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在互相分享、團結互助的氛圍下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希望孩子通過努力變得幸福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她對自己、他人以及外在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孩子想要獨立,卻擺脫不了自身的稚嫩,在壓力的催促下困惑又迷茫。
家長想要孩子找到奮鬥的目標,通過拼搏滿足自己的慾望,實現對外在世界的追求和期盼,前提是家長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讓孩子看到家長為實現理想而奮鬥,知道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生活,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在與自己共同成長,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正如董卿所言:“我要繼續成長,我不想因為孩子變得止步不前了。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在未來懂得的時候,對我有愛也有尊敬。”
家長早晚會退出孩子的生活,我希望陪孩子走過這一程,伴孩子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