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同學聚會上,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其中,有個王同學在生意場上混跡多年,也算是一個小有作為的人了。大家一起聊天,王同學說:“最近,我結識了一個朋友,是一個大型農場品超市的老總,資產有上億元,而是還是當地有名的企業家。上次我和他喝酒,他介紹了一個項目,非常好。我準備找他合作,弄下一片農田搞種植,讓他出資金,我出人力,同學們想加入吧?”
一聽有賺錢的項目,大家自然一起隨聲附和,似乎馬上就有大項目到手了。於是,就你一言我一語地附和起來。只有我和老馬很淡定,老馬勸告王同學:“ 你先別高興太早,你們倆,身處的地位和層次不同,這件事,還是要看那個老總是否會繼續聯繫你。”這句話,似乎給王同學他們潑了一盆冷水,氣氛頓時冷了不少。幾天后,我詢問王同學合作情況,那個王同學嘆了一口氣說:“還真被老馬說中,那個老總,根本不搭理我。”
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就是有一個層次區別的。這並不是說人分三六九等,而是說,彼此所處的位置,所接觸的朋友圈,是有不同的層次區別的。所以,不同層級的人,很難走進彼此的世界,就像一個初中畢業的人,是很難走進一個科學家的圈子的,畢竟,彼此的層次相差太遠。即使是合作做生意,甚至是一起坐下來聊聊天,有時候,因為層次的不同,也有可能會談不下去。
一個每天只在為了生活而四處叫賣產品的人,是很難和一群跳著芭蕾舞的人聚合在一起的,畢竟,彼此的層次不同。你在用自己的勞動力賺錢,而他們卻用自己的藝術賺錢生活;同樣,一個只做小本生意的人,想和掌控著巨大財團的人合作做生意,也是行不通的,畢竟,彼此的層次相差太遠。所以,人雖然無等次之分,但人的確有層次之分。不同層級的人,因為學識,因為閱歷,因為彼此的人脈和資源不同,所以,他們所接觸的對象,也是各不相同的。
一個人出來做事,一定要認清楚自己所處的層次,別想多了。熟悉自己所處的位置,了解自己本身所擁有的資歷和層級,才能恰當地融入到和自己層次相同的人群中,彼此尊重,合作共贏。而異想天開地以為自己能夠和不同層次的人合作,或者成為彼此交心的朋友,似乎很難,也不切實際。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合作圈子,就像我們喜歡 ♫成都♫ 街頭的熱鬧,而你們卻喜歡重慶夜晚的浪漫。
所以,一個人,在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份的人,是很難走進彼此的世界的。而一個人所處的位置和層次,也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所在的人脈和資源。學識高的人,所處的位置優越的人,獲得的成功率也更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與其羨慕妒忌恨,不如想辦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學識水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升自己做人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