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有個全職媽媽,經常看到她一個人帶著女兒在外面玩兒,每次看到她的時候,都見她躲在一旁,低頭看著手機,女兒在一旁自己玩兒,母女倆之間幾乎沒有交流。
小女孩今年六歲了,跟同齡的孩子比起來顯得很安靜,不太合群,一個人在角落裡靜靜地玩兒,時不時看向媽媽的方向,生怕媽媽離開一樣……
這些場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父母以為,只要在孩子身邊陪著就是陪伴,
哪怕是拿著手機,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說話,或者就是看著孩子,讓孩子不離開視線範圍… …
其實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視為無效的陪伴。如此低質量的陪伴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傷害。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對於3-11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孩子的內心極其的敏感和脆弱,客體關係心理學講到,即便是嬰兒,已經能對養育者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緒保持極其敏感的感知能力,他們能夠透過撫養者的表情、聲音、肢體動作,來感知養育者的內在狀態。
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積極的回應,如果這種回應是被動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那麼父母孩子之間的鏈接是無法建立起來的,沒有鏈接就沒有流動的愛。
如我們小區那個小女孩,儘管她在媽媽的全程陪護之下,但卻依然孤獨而憂鬱。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而患得患失,鬱鬱寡歡,沒有自信,影響到她以後遇事也可能會消極處理。
與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或與孩子簡單的幾句對話,或是和孩子互動片刻,都會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關注,這會給孩子內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父母的參與度,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度,是愛孩子的最高體現。所以,需要各位媽媽正確理解陪伴,陪伴不只是陪著。
02
另一位其他方面都很出色的媽媽,在和我聊天的時候,她總會說:“帶孩子很煩,陪他們玩是在浪費時間,最主要的是他什麼也學不到,總是傻乎乎地玩。”
難得她有一次陪孩子,決定帶孩子去博物館,可是孩子並不想去,他就想讓媽媽帶他去遊樂場玩。媽媽覺得好不容易有空陪陪孩子,得“有意義”,要能學到東西,才不枉費自己犧牲了大把的工作時間。
後來,孩子拗不過媽媽,去了博物館,但是他全程無精打采,最後母子二人悻悻而歸。
這個場景大概許多媽媽也很熟悉,我們一直希望孩子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去做,否則我們就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憤憤不平,掉入受害者模式。心中想著“就為了陪你,我浪費了一天啥也沒幹,可是你這孩子……真不懂事”。
其實,你知道嗎?這種“控制式陪伴”並不比只看著孩子好到哪裡去,這種陪伴是對孩子的一種二次傷害!
如今的父母,都表現出精神的過度緊張與焦慮,總覺得能抽出一天時間來陪孩子已經是很難得事了,孩子如果不聽自己的安排,父母就會變得暴躁、易怒。
而這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孩子處於父母消極情緒的籠罩下,情緒長期受到壓抑而無法宣洩,皮質醇的分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皮質醇是腎上腺裡一種主要的應激激素,它能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功能。
在正常情況下,機體能很好地控制皮質醇的分泌和含量,但它易受壓力、營養、睡眠質量等因素的影響。一旦機體的皮質醇含量長期超過正常水平,就會對孩子認知等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這個時候,你跟孩子的相處,不僅無法讓孩子從父母那裡學習如何管理情緒,還有可能因為你的壞情緒,導致孩子的情緒認知發展受到傷害。
所以,請不要勉強自己跟孩子不愉快的相處,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全情地投入,應該是雙方都享受的親子時光,你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你。
03
那這個時候就一定有媽媽問了:如何才能做到真正高質量的陪伴?台灣家庭教育,在親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當屬“123”法則。
所謂“123”法則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父母與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種。3件事包括,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
在台灣多年的實踐證明,每天按照“123”法則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比長時間漫無目的地膩在一起強百倍!
這三件事聽起來並不難,但是想做成的媽媽們也要注意很多技巧,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讀書這件事有點像餵孩子吃飯。如果最開始吃的時候,他覺得這道菜好吃,就會多吃幾口。如果第一口這個菜很難吃,再讓他嘗試第二口第三口就難了。
愛上閱讀的孩子就類似於吃到了美食的人,會特別喜歡看書,甚至會“上癮”。而不愛看書的孩子,就會覺得是負擔,看什麼都覺得沒意思。
而這道菜好不好吃,就取決於你給孩子選擇的書是不是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有一位朋友,也知道孩子一定要多讀書,就給孩子留了一個作業,每天讀1個版面的報紙內容給她聽。最開始孩子還讀得有模有樣,後來就是讀幾句話就看一眼牆上的鐘,再後來就非常抗拒讀書看報。
我還接觸過一名8歲孩子的爸爸,他說家裡有很多書,孩子就是看都不願意看。問家裡都是什麼樣的書?孩子爸爸回答:“什麼書都有,都是電視上推薦的名著,《戰爭與和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悲慘世界》《麥田裡的守望者》……”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難得的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讀過之後也能受益頗深。
但問題是,孩子才8歲。他需要看的不是這些書,更多的是需要好玩有趣的故事書和淺顯易懂的科普書。
給孩子選課外閱讀的書,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孩子的年齡段。
對於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以親子共讀為主,繪本為佳。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把讓孩子自主閱讀和親子共讀結合起來,愛書的孩子一定會優秀,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在轉轉APP平台有很多的兒童繪本,選擇孩子適合年齡段的繪本,書籍就像孩子的營養品,讀書也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如果你發現孩子讀書的時候是開心的,快樂的,那就是找對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閱讀已經從孩子沉重的負擔和對孩子的逼迫變成了一件美好又愜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