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寫過這樣一首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是啊,每一個人,其實都有著自己的內心的愁緒,特別是在外拼搏的人,對家鄉,更有著許多揮之不去的鄉愁。其中,這四道鄉愁,更是讓我們刻骨銘心。
第一道鄉愁:家鄉的炊煙。
當我們長大成年,當我們為了生活,外出拼搏,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我們背起行囊,義無反顧地走進人海茫茫的人流中。為了生活,我們不知疲倦地行走,奔波,漸漸地,我們就會感到身心俱疲。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就特別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屋後的那一棵歪脖子樹。
於是,趁著某個節假日,我們背起行囊,坐著火車,回到了家鄉。當家鄉越來越近,家鄉的一草一木就變得分為的熟悉和親切。特別是當我們看到老家的炊煙,在那棵歪脖子樹後,裊裊升的時候,我們的眼淚會禁不住地奪眶而出,也許,這就是鄉愁了,這就是我們思念家鄉的最為真摯的一種情感吧。
第二道鄉愁:家鄉的美食。
在農村,在我們的老家,因為風俗習慣的不同,每個地域,每個村落,其實,都有著自己的飲食習慣。這些飲食習慣,是千百年來老百姓智慧的結晶,到了父輩那裡,我們更是傳承得爐火純青。也許,是香辣的糟姜,也許,是煙熏火燎的臘肉;也許,是屋後的不知名的野果,也許,還是家裡酒缸裡存放了幾年的老酒,等等。
在異鄉,每當我們靜下來的時候,或者每當我們覺得水土不服的時候,家鄉的美食,總是讓我們唾津潛溢。而如果有人寄來家鄉的美食,即使這些食物在別人看來,難以入口,而我們卻總是欣喜若狂,把這些具有家鄉味道的美食珍藏好,然後,細細品嚐,甚至捨不得和人分享。因為對我們來說,這些來自家鄉的美食,就是我們濃濃的鄉愁啊。
第三道鄉愁:老邁的父母。
王維說:“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是啊,每到節假日,我們思念的何止是兄弟啊,對父母的思念,更是我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一個人在外面奔波,拼搏,難以盡孝父母,而“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卻讓我們心中感到愧疚。
當聽說老邁的父母生病了,或者有了什麼事,我們的心中,總是像被什麼抓了一樣,疼得一道一道的。但是,在外奔波,一時又難以回家,所以,對父母的思念,也是我們心中一道揮之不去的鄉愁啊。
第三道鄉愁:村頭的小芳。
年輕人在外奔波,有時候,那麼會想起家鄉的某個曾經心儀過得異性,特別的一個男人,在外奔波,如果自己的戀人,甚至是妻子在家鄉,那麼,這樣的一種思念之情,就會顯得愈發地濃厚了。李春波唱過這樣一首歌《小芳》:“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是啊,每一個在外奔波的男人,在遠離家鄉的時候,總有一個女子,在自己心中揮之不去。也許,通訊的先進,也難以消減自己心中的念想,那些一起走過的日子,那些小河邊的浪漫,總是讓我們感到思念的惆悵。而這種思念的惆悵,就是一種濃濃的跟愛情有關的鄉愁,這種跟愛有關的鄉愁,讓我們的鄉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浪漫。朋友們,你們在外奔波,辛苦嗎?離家在外,真正的鄉愁,究竟是什麼呢?請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