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由於先天生理和心理的區別,家長對於他們的教養方式也大有不同。
在養育兒子過程中,父母要想少走彎路,以下三點忌諱,越早知道越好。
“養兒三忌”
1.忌在公共場合對男孩批評教育
不在公共場合責備我們的孩子,這是因為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保護。
由於男女先天生理構造不同,男孩對聲音的敏感度比女孩差。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見家長對著自家男孩大呼小叫“指揮命令”,可是孩子依舊不為所動。
這時候家長不要以為男孩是故意跟你作對,讓你難堪,這只是因為他們大腦中負責“語言和情感交流”的這一領域還未發展完好。
家長應該做的是: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好好講道理,而不是在公共場合對他們進行大喊大叫的批評教育。
當一個男孩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傾聽,會形成自尊自信的品格,長大後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關愛他人。
2.忌不讓男孩哭
“你是小小男子漢,不准哭!”
“只有女孩子才哭,你是男生,你要有男生的樣子……”
男孩就應該勇敢,“男兒有淚不輕彈”,哭就意味著膽小、不勇敢,娘,我們總是容易給男孩貼上這樣的標籤。
其實從生理結構上看,男孩腦幹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比女孩要多,整個大腦的發育比女孩要晚6-12個月。
因此,男孩總是精力旺盛、好動、破壞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弱,更易用較極端的方式表達情緒。而哭,就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形式。
我想,一個好的男人應該是這樣的:堅強勇敢,不用掩飾脆弱;獨立自強,偶爾也能撒嬌,對父母有依賴。
因此,男孩正常表達情感的需要應該引起父母的重視。
如果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家長卻不讓孩子合理髮洩出來,讓他獨自呆在恐懼裡,沒有及時解決,恐懼會淤積在他內心,甚至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優秀的父母應該有與孩子共情的能力。
所以,當你的男孩下一次哭泣的時候,請輕輕摟過哭泣的孩子,告訴他,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3.忌不願意放手
豆媽之前看過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新聞:
49歲的大衛,從小就是學霸,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後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就是這位“別人家的孩子”在7年前回國後,卻一直沒有出去工作,天天宅在家裡打遊戲。而他的媽媽丁阿婆已經83歲了,患有尿毒症,丁阿婆微薄的退休費,去掉每月醫療費,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但兒子死活不肯。
丁阿婆原打算起訴兒子,讓兒子出贍養費藉此逼迫兒子出去工作,可律師說:“就算勝訴,大衛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面對這樣的局面,丁阿婆十分後悔:“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豆媽看到這則新聞又心酸又氣憤。但是氣憤過後,丁阿婆的那句“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每一個做父母的警醒。
如果丁阿婆在大衛小的時候“狠心”一點,沒有事事包辦孩子的生活起居,捨得讓孩子去吃生活的苦,事情的結局會不會有所改變。
詩人於戈曾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對男孩來說,獨立自主和承擔責任是成熟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不捨得放手,往往容易養出巨嬰,影響男孩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