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4來源:重慶晨報上游新聞
(原標題:98歲老太登門還50年前工錢:是債一定還)
春雨過後天氣放晴,98歲的孫杏寶老人坐在門前曬著太陽,看著自家裡一撥接一撥的陌生人——慰問的、探望的、拍攝的等等。
“欠債還錢不是應該的嗎?怎麼這麼多人來拍我?”孫奶奶問孫女孫惠芳,雙眼裡充滿了疑惑。
50年前,浙江烏鎮顏家村的孫杏寶找同村木匠張發林為三兒子打了一套結婚用的家具,欠下了8天的工錢。日子一長,張發林沒上門要過,孫奶奶也忘了。今年1月初,孫奶奶想起此事,冒雨走了近3小時,以1200元的現行價格還了半個世紀前欠的工錢。
孫奶奶的故事在當地引起了極大震動,她也被尊稱為“誠信奶奶”。
“不能等進了棺材,還被人說欠錢沒還。還了才安心。”3月6日,春日的陽光灑在孫奶奶充滿慈祥的臉上,她娓娓道來的家常話,令人動容。
3月5日,浙江烏鎮,精神矍鑠的98歲的孫杏寶老人。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欠一分錢也是債,還了才安心”
孫杏寶出生於1922年10月,今年虛歲98,是顏家村年齡最大的老人。
孫奶奶住在村西一間約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裡,屋外擺放著各類雜物,屋裡擺放著床、櫃子、餐桌,還有一張放著燃氣灶和電飯鍋的桌子。
孫女孫惠芳說,奶奶曾上過3年學堂,30多歲當了村里的財務和村婦女主任。除了40多年前到上海做過10年保姆外,奶奶一輩子都在村里生活。奶奶所住的房子是1976年蓋的,雖然家裡有過幾次翻新,但奶奶都捨不得拆。自從爺爺去世後,奶奶已經獨居了28年。
孫奶奶育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1969年初冬三兒子結婚時,孫奶奶請來同村木匠張發林打了一套家具。當時家裡條件不好,一時拿不出工錢,就先欠下了。
“一直想著攢錢還給發林,這日子一長,發林沒要,我也忘了。”孫奶奶說。
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孫奶奶的老伴、二兒子、三兒子相繼離世。
今年1月7日,孫奶奶回憶兒子結婚時,突然想起還欠著張發林的工錢沒還,就拿出養老金存摺去1.5公里外的銀行取了錢。
孫奶奶三兒子的老房子,在孫奶奶家東側約30米處。孫惠芳指著二樓角落的一個櫃子說:“這就是當年三叔結婚時我奶奶請人打造的家具。”記者看到,這個高2米左右的紅色衣櫃,雖歷經50年歲月依然保存完好,櫃門上繪製的花紋還能看出原來的顏色,只是門鎖已經生鏽。
孫奶奶回憶,當時木匠張發林給家裡打造的家具就剩這個衣櫃了,張發林當時出了8天的工,一個工差不多是2塊錢,一共16塊錢。
孫奶奶說50年過去了,工錢早就不能按當時行情來計算,就向村里人打聽了現在的行情,按照200元一天的工,以50年前百倍的價格付錢。
“借了一分錢也是債,是債就一定要還!年紀大了,不能等進了棺材還被人說欠債沒還。不管多長時間,還了就安心了。”孫奶奶認為還錢再平常不過,甚至因拖欠了50年,而有些愧疚。
3月5日,浙江烏鎮,孫杏寶當年為三兒子打造的一套結婚家具,現在只剩了一個衣櫃。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掛在心裡的事,終於了了”
3月5日,烏鎮下著濛濛細雨,浸淫著每個角落,陰冷的濕氣直往人骨子裡鑽。孫奶奶記得1月中旬還錢那天,也是這樣細雨濛蒙的天氣。
記者沿著孫奶奶還錢的路線,撐著雨傘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她家門前石子路後,是一條長約300米只能容納一輛車通過的水泥路,也是村里進出的必經之路。路上的坑洼處因連續陰雨積滿了水,稍不留意鞋襪就全濕了。
出村進入通往鎮區和高速路的主幹道烏塍線,兩側多是過往的大車,穿過公路時要比平常更加謹慎。穿過烏塍線向南直行約1公里就是木匠張發林家。這段路上少有行人,雨水打在傘上的聲音格外清晰。
走完這段往返3公里的路,記者全程耗時50分鐘,衣袖褲腳全被打濕,身上也泛起陣陣涼意。
98歲的孫奶奶說,還錢那天她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打著雨傘,加之年歲大聽力不好,中午12點多從家出發,來回走了近3個小時。
回家後,孫奶奶的衣服和褲腳已被雨水浸濕。
“掛在心裡的事,終於了了。”孫奶奶臉上團起了一片舒心的笑意,“我欠人家錢總是要還的。以前沒有能力,現在我有錢了,我就要去還給人家,我就安心了。”
3月5日,浙江烏鎮,98歲的孫杏寶和她的養老金存摺。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還清睡不踏實”
“伯母那天冒著雨來,說是還錢,我挺意外的。她說發林50年前給她家打了一套家具,當時家裡窮,一時拿出不錢來,就一直欠下了。沒想到一晃就是這麼多年。這幾天想起來了,就想著要把錢還上,也算是了了心願。她從兜里掏出了1600塊錢,非要按現在的行情給。”張發林妻子姚美英告訴記者,她看到孫奶奶時,孫奶奶雖然穿著棉衣戴著帽子,但褲腿和鞋子都濕了,從口袋往外掏錢時,手在微微發抖。
“伯母說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不還清了,她都睡不踏實。一邊說一邊往我手裡塞錢。我不收,伯母都急了。伯母年紀大了,又走了這麼遠路,我怕她著急上火,就收下了。”姚美英只收了孫奶奶1200元,剩下的400元再三推辭後,孫奶奶才收了回去。還完錢孫奶奶並沒有多留,又冒著雨回家了。
木匠張發林對記者說:“一回家,就听老伴說孫奶奶來還錢的事。我也是在村里長大的,20多歲起就做木工活,誰家造房子,做家具都找我。原來大家生活都不富裕,一時拿不出錢也正常。鄉里鄉親的,我也不好意思催,時間長了也就忘了。”張發林回憶,孫奶奶三兒子結婚那年,確實給她家做過家具,但具體做了哪些家具,乾了幾天活,還有多少工錢沒結,自己都忘記了,也沒想過去要。
張發林住在一處普通的二層自建房裡,除了幾件自製的簡單家具外,並無其它擺設。他的工作間裡擺放著各類木匠工具,每天晚飯後,張發林都要到這裡來幹活。如今除了做木工活一天能收到200元左右外,他還要到七八公里外的鎮裡打工,一家人生活並不富裕。
在張發林看來,孫奶奶冒雨登門以百倍的價格償還50年前欠下的工錢,這不只是一筆錢,而是一份情誼和一顆誠信的心。
3月5日,浙江烏鎮,木匠張發林在家中做木工活。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欠債還錢不是應該的嗎?怎麼這麼多人來拍我?”
孫奶奶顫巍巍地打開滿是皺褶的存摺,記載著她的養老金每月是778元,最近的一次是1月7日取款4700元,其中1600元是特意留著給張發林還錢的。
給張發林還錢的幾天后,孫奶奶聊天時將此事告訴了女兒孫建英。沒想到孫奶奶認為應該做的事,卻“惹火”了全家人。
“路遠車多,又下著雨,萬一有個閃失怎麼辦?也是快100歲的人了。”孫惠芳一邊“埋怨”著奶奶,一邊幫她整理衣服。“我記得清楚,我心裡知道。”孫奶奶呢喃著回應孫女。
“這次奶奶瞞著我們獨自走了這麼遠的路,一家人後怕了好幾天。但奶奶還錢這件事對我們觸動很大。平時老人家總是要求我們要尊老愛小,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幹乾淨淨。現在家裡五世同堂,我都當上了奶奶。我們更要向奶奶學習,為孩子們做好榜樣。”孫惠芳說。
3月初,村里的宣傳幹事將孫奶奶的故事通過當地媒體進行了傳播,引起了網友的關注,熱心的村民還給孫奶奶拍了短視頻在網上傳播,網友們尊稱她為“誠信奶奶”。
桐鄉市委書記盛勇軍感慨地說:“老奶奶這樣的善良、誠信,直抵人心,這樣的事蹟給風雅桐鄉注入鮮活的案例,彰顯了桐鄉人樸素的力量、真實的力量、誠信的力量。”
烏鎮鎮黨委提出要對孫奶奶的誠信行為進行褒獎。
這段時間,孫奶奶家成了村里最熱鬧的地方,每當有外面人來時,孫奶奶都會到隔壁鄰居家借小板凳給客人坐。
“孫奶奶人很好,喜歡幫助人。她冒雨還錢的事情,讓我們挺敬佩的。出了這樣的名人,是我們村的驕傲。”村民錢金林說。
當人群散去後,孫奶奶的眼神裡透著一絲疑惑問孫女孫惠芳:“欠債還錢不是應該的嗎?怎麼這麼多人來拍我?”
村幹部王高江將拍攝的孫奶奶照片備註後,又仔細地看了很久,“孫奶奶的故事觸動了每個人心中的善念。50年後,當我們再看到這些照片時,回想起來也是我們烏鎮的一段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