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就有一個流行說法:
起床喝水之前,應該先刷牙。如果直接喝水,會把口腔的細菌和污物帶入人體。
這可嚇壞不少人。難道,那些年一睡醒就喝的水,竟是在送細菌入體?
不是說,外國人也是先吃東西再刷牙的嗎?究竟真相是怎樣的,今天咱們一塊來探討。
一覺醒來,嘴巴確實多菌
據大多數人的經驗,即便頭天晚上認真刷牙了,早起後,嘴裡還是會感覺到:有口氣,略微發黏,甚至發苦。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細菌趁我們睡覺時,在呼啦啦地瘋長?
其實不然。口腔本身是一個超級細菌培養皿,事實上不分晝夜地在培養細菌。
截至目前,人類的口腔中已發現的寄生細菌高達700多種。另有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的口腔細菌達500億個。
聽著嚇人,但別被“細菌”二字唬住了。
口腔裡的細菌並不都是壞的,其中不乏有益菌。只要細菌總體數量控制在正常範圍,各種菌會相愛相殺,維持動態平衡,無需擔憂。
髒髒的菌,喝水沖不掉
但有些人又會想:
口腔有細菌,總歸不安全,萬一喝水時喝了有害菌怎麼辦?
其實也不必過於憂心。
首先,細菌沒那麼容易被“帶走”,即便被帶走一丟丟,在我們口腔裡也活不長。
其次,在口腔裡,細菌聚集的大本營是牙垢。
知識普及
牙垢,即牙菌斑,是細菌們為了生存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也是它們住在口腔裡的房子和食堂。
牙菌斑一般看不見,但摸得著。
剛刷完牙後,用手指刮蹭牙齒表面,會有吱吱吱的摩擦阻礙感,表明此時基本無菌斑;而一覺醒來後,牙面通常滑溜溜的,因為已經被牙菌斑包裹了。
重點是,牙菌斑幾乎只能靠物理作用(刷牙和摩擦)破壞,而喝水帶來的摩擦力,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不用擔心牙垢裡的細菌被喝進體內。
此外,口腔中還有一部分細菌游離在唾液、口腔黏膜和軟垢中。但即便把它們隨水喝下,也還有腸胃這道保險,它們最終會被胃酸和腸道裡的有益菌殺滅。
先喝水還是先刷牙?都行
歸根到底,先喝水還是先刷牙,是個人習慣問題,按自己喜歡的來即可。但記住,千萬別偷懶不刷牙。
沒能隨水和食物進肚的那些海量細菌,還是得靠刷牙來遏制。更何況,刷牙還能清新口氣,何樂而不為。
既然提到刷牙,那就不得不說說刷牙的一些細節性問題,比方說:
刷牙的6個錯誤,別再犯了
錯誤一:用力刷
許多人認為,刷牙越用力,刷得越乾淨。其實不然。過於用力,反而可能傷害牙齒。建議使用手腕的力量刷牙,而不是用手臂的力量。
錯誤二:橫著刷
橫著刷牙,特別是橫著使勁刷牙,日積月累,會嚴重損害牙體表面的保護層牙釉,從而引起牙齦炎、牙敏感、牙齦萎縮及口腔異味等一系列問題。建議大家把牙刷向牙根方向傾斜45度,放在牙齦邊緣的位置刷。
錯誤三:冷水刷牙
研究發現,牙膏中的摩擦劑、氟化物等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最佳溫度是37攝氏度左右。所以,用溫水刷牙效果最好。
錯誤四:刷牙時間過短
有些人刷牙,刷三兩下就草草了事。實驗證實,刷牙時間應在3~5分鐘,才能更好地消除牙菌斑,保持口腔衛生。
錯誤五:刷牙沒刷夠五個面
牙齒有五個面,即咀嚼食物的咬合面、唇(頰)面、舌(腭)側面和兩個鄰面。通常,前三個面用牙刷都可以刷到,但牙齒相鄰處的兩個面是刷不到的,需配合使用牙線、牙縫刷、衝牙器等才能清潔到。
錯誤六:長時間不換牙刷
牙刷天天接觸牙齒,難免會有細菌殘留。加之牙刷長時間放在較潮濕的衛生間、陽台等處,容易滋生細菌。時間久了,牙刷上可能佈滿細菌,危害健康。建議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正確的刷牙方法:
步驟一:先刷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面(唇頰面),再刷牙齒的內側面(即舌側面)。
把牙刷向牙根方向傾斜45度,放在牙齦邊緣的位置,輕壓,讓刷毛進入齦溝。
以2~3顆牙齒為一組,來回移動牙刷,至少顫動10次,再移至下一組2~3顆牙。
步驟二:接著刷前牙的舌面(下牙的內側面)、腭側面(上牙的內側面),牙刷豎放,用適中的力度從牙齦刷向牙冠。
步驟三:最後要刷牙齒咀嚼面,把牙刷放在咀嚼面上前後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