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過早地放棄自己
很多人一到退休年齡,腦子裡會自然而然生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啥奔的了”這樣的念頭。於是乎,人還未退,思想和心態已經進入退下來的狀態。對事業再也少了或者直接沒了年輕時的狂熱,沒了那份執著沒了那份不達目的不甘休的狠勁。
對人生,也提前進入總結狀態,有了到此為止的嗟嘆。
中年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人到中年,是得對自己的人生還有事業做出適度調整,甚至做出一些“讓步”。但這種讓步絕不是甘心,絕不是提前終止提前退場。而是變換一種心態去走好下半場。
過早地放棄自己,是生活中大多數人選擇的一種態度,這種選擇還不僅僅是消極,更多的甚至還帶著一份滿足,認為自己這一生不錯,一路走來,收穫滿滿。有些雖然收穫少,但也不至於一無所得,至少這個年齡,子女已完成學業,開始接替自己走上工作的路。至少家庭財政已擺脫困境,小有積蓄。至少自己也在單位上風光過一段時間,內心便想,這也就差不多了,該知足了。
知足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就毀在知足兩個字上。
什麼是足,怎樣的擁有才能叫知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但總體來說,知足者還是缺少一種探索精神,缺少冒險和不斷地進取。
人生其實沒有“足”的時候,這不是貪婪,而是我們面前的世界在快速變化著,它逼迫我們的心靈還有大腦做出響應,逼迫我們的步伐跟上去,逼迫我們在新的變化面前能看得懂節奏,聽得懂音符。從這個意義上,人生其實永遠沒有中年。
好的人生,永遠是忘掉年齡,永遠抱著一顆進取的心。
二:不要過早地沉湎在對過去的回憶中,過去不代表現在,更不代表未來
也有不少人,年輕時的確干成過許多事,有些事甚至極為風光。於是到了中年,在即將結束奮進的時候,不再將自己的心,還有雙足交給未來,而是倒退回去,沉湎於對往事的陶醉中。
我這輩子也行過,我曾經乾了那麼了不起的事,我這輩子也得到過很多掌聲,凡此種種,無不是將明天交給昨天,讓昨天的激動覆蓋掉明天的鈴聲。
人生的時代不同,所遭遇的環境和對手也不同。生於五十六十年代的人,可能擁有一張文憑,就能引發人生的大爆炸,就能成為那個時代的驕子。於是我們就听到許多父輩在斥責孩子不夠成功或沒大作為的同時,聽他們樂此不倦地講述自己輝煌的過去。
任何人評價自己,都不能忘了具體的時代。不同的時代,成功所付出的代價不同,機遇同樣也不同。你在某一個時代成功,並不代表你在今天這個時代也同樣能獲得成功。
而且沉湎過去本身就是一種消極。
做人,不在乎你曾經做出過什麼,重要的永遠是你現在能做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