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鬱結簡稱肝鬱、肝氣鬱,是肝髒病理中最常見的病理變化。精神刺激,情志抑鬱不暢,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鬱,或他臟之病理影響於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形成肝氣鬱結之候,其輕者稱為肝氣不舒或肝氣鬱滯。
肝氣鬱結之病理特點: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氣機不得條達舒暢,其滯或在形軀,或在臟腑。因此,臨床上以情緒抑鬱、悒悒不樂,以及脅肋脹痛等氣機鬱滯之候為特徵,且每當太息、噯氣之後略覺舒緩。
面對此問題,中醫上只需要1個穴位就可以搞定。
現代人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很多人總感覺兩脅隱隱作痛、抑鬱、胸悶,總想長出一口氣,女性還經常月經不調。其實這些都是肝氣鬱結的典型症狀。
我們知道,在五臟中,肝主疏泄,喜舒暢而惡抑鬱。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了,或情緒抑鬱不舒,都可引起肝氣鬱結。這時候氣血也就不能正常運行了,經絡就會出現擁堵。人的情緒是由氣血來主宰的,氣血運行不暢了,情緒自然就不舒暢了,人就會感到抑鬱、壓抑,而這些不好的情緒反過來又會加劇氣血的堵塞。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必然會導致人體主要器官的功能下降,人體也就會生病了。
所以,一旦我們的身體出現肝氣鬱結的症狀,就要及時疏肝理氣,調節好肝的疏泄功能。首選穴位當然是太衝穴了,然後再加上腎俞來補腎,就是因為肝屬木,腎屬水,取"肝腎同源、滋水涵木"的意思。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療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它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和中藥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鬱,還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衝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腳趾縫向上找,大約有兩指寬的地方,在兩個骨頭之間,按下去有很強的酸脹或脹疼感。刺激太衝穴的最佳時間是春季,因為,在五行中,肝屬木,而木與春季對應,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肝木之氣上升,這個時候多揉兩側太衝,瀉肝火,可以有效地預防腦血管疾病的意外發生。當然,在夏、秋、冬三季按揉太衝穴也有不錯的效果。
具體操作方法:每晚9-11點先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揉兩側太衝,每穴5分鐘,以出現酸脹或者脹疼為度。按揉時右腳順時針旋轉,左腳逆時針旋轉。堅持一段時間,肝氣鬱結的症狀就會慢慢消失。
除了調理肝氣鬱結,太衝穴還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1、消化系統疾病:腹痛腹脹,欬逆納差,大便困難或溏瀉。
2、心血管系統疾病:心絞痛,胸肋脹痛。
3、神經系統疾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4、五官科疾病:目赤腫痛,咽痛喉痺,青盲,耳鳴,耳聾。
5、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收縮不全,遺尿,癃閉,淋病,陰縮,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氣,乳癰,腸炎,頸淋巴結核。
太衝穴除了單獨使用,還可以和哪些穴位進行配伍呢?
1、七疝:太衝穴配大敦穴。
2、乳癰:复溜穴、太衝穴。
3、經漏:太衝穴、然谷穴。
4、溏洩:神闕穴、三陰交、太衝穴。
5、行步難移:太衝穴、丘墟穴。
6、急性病毒性肝炎:足三里、太衝透湧泉穴。
7、肝陽上亢之眩暈:瀉太衝穴、補太谿穴、复溜穴。
8、行步艱難:太衝穴、足三里、中封穴。
9、虛勞浮腫:腎俞穴(灸)、太衝穴(灸)。
10、女人漏下不止:三陰交、太衝穴。
11、赤眼:迎香穴、臨泣穴、合谷穴、太衝穴。
12、寒熱痺痛:合谷穴、太衝穴。
13、貧血、羸瘦:肝俞穴、膈俞穴、太谿穴、血海穴。
14、癲狂癇:間使穴、鳩尾穴、心俞穴、肝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