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願意吃虧的人,終究都不會真的吃虧。”
生活中我們一直都在“精打細算”,生怕自己吃了虧。因為一旦吃虧,心裡就會非常不爽,甚至耿耿於懷。以至於讓自己徒增煩惱。
在《天道》裡有個劇情,是丁元英在古城吃早飯時,明明自己給了錢但早餐店老闆忘記了再問他要錢時,他難得計較再次給了錢。
早餐店老闆因為忘記丁元英給過錢了,自己怕吃虧,所以追問著要早餐錢,這種反應在我們看來極其正常。
而丁元英則根本不去計較這些,既然對方問了,那麼再給也沒太大問題,因為他不怕吃虧,反而這種情況在我們看來卻很“另類”。
所以往往能夠成大事的人,都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而這種把吃虧當作“福氣”的人卻又是極少數且另類的,因而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少數。
曾國藩曾經就說過:“知足天地空,貪得宇宙隘,吃虧福氣來。”所以他能成功,而其他看不透、看不懂的人就無法獲得同等的成就。
一個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懂得吃這5種虧,一般人能懂得其中兩種就已經很不錯了。
*****成大事者,都懂得吃“勤勞”的虧*****
馬雲成功後被人譽為“天才”,因為他有超越常人的遠見,能看到比常人更遠的未來發展,所以才能獲得他人望塵莫及的成就。
然而馬雲卻說:“我從來不是一個天才,我的天才全部來自於勤奮。”
很多人都喜歡“偷懶”,喜歡用自己“精明”的頭腦,讓別人多幹活,讓自己更輕鬆還能拿到更多報酬。
這種人無疑是聰明的,但他的精明反應的是不懂得吃勤勞的虧,所以最終成就始終有限。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地板鬧鐘的故事”中講過自己創業時睡了四年辦公室的經歷,也是懂得吃勤勞的虧,所以才有了現在的輝煌成就。
沒吃過勤勞虧的人,一般都不會得到成功的回報。
*****成大事者,都懂得吃“利益”的虧*****
都說商人是以“利益”為核心的,任何觸及到他們利益的人或事都不會被他們接受,甚至為了利益他們還會展現出一些比較“陰險”的行為出來。
因而大部分商人在人們印像中都是“唯利是圖”的。
而著名的商界名人李嘉誠卻不是這樣的,可以說李嘉誠就是肯吃利益的虧,所以才有了他巨大的成功。
“先照顧對方的利益,哪怕自己吃點虧也沒事。這樣才會有更長遠的合作。”
李嘉誠就是願意在利益上吃虧的那種人,所以李嘉誠在商場上,幾乎都是朋友沒有敵人。
*****成大事者,都懂得吃“口舌”的虧*****
俗話說:“君子坦蕩盪,小人長戚戚。”
你見過哪個有大成就的人是喜歡跟人呈口舌之快的?面對一些“言語”上的佔便宜,往往他們都從來不會去爭辯什麼,甘願吃這“口舌”的虧。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一個人如果真的心懷夢想並為之付出努力時,旁人的閒言碎語根本就不會與之爭論。
不是不辯,而是不屑。
只有那些每天無所事事之人才會說人長道人短,這些人一輩子都不太有可能獲得什麼大成就。
他們喜歡在“口舌”上佔便宜,不懂得吃口舌之虧,因而就不會有所成就。
*****成大事者,都懂得吃“經驗”的虧*****
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起起落落,那些能夠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懂得吃“經驗”的虧。
沒誰會一輩子一帆風順,都會有遇到挫折、落敗的情況,這些經歷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難受的低谷,可對於少部分人來說是一種“財富”。
能夠在失敗、挫折的經歷中汲取經驗獲得成長的人,都會積累獲得成功的經驗。對於這些人而言,吃“經驗”的虧不是壞事,反而是一種成功的前兆。
人之所以會吃虧,不就是因為自己“經驗不足”導致的麼?吃的虧越多,積累的經驗就會越來越豐富,一旦懂得吃“經驗”的虧是“厚積薄發”的過程,那麼就會真正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了。
古今中外那些獲得大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是從一次次失敗中摸爬滾打起來的?
所以,懂得吃“經驗”的虧,是成大器的必要素養。
*****成大事者,都懂得吃“眼前”的虧*****
任何一個有大成就之人,都會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對於一些眼前的“小虧”,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也不會計較,甚至還非常樂意“吃虧”。
我們以為他們是“傻”,但其實那才是大智慧的表現。
韓信曾受過“胯下之辱”,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懂得吃得“眼前虧”的道理。
後來的韓信當上了大將軍,再次面對曾讓他受辱之人時,也根本沒有任何報復。
要是對任何事情都斤斤計較,那麼就會佔用一個人的大量精力去思考這些對自己成長毫無助益的問題,這無疑會阻礙他們的發展。
所以懂得吃“眼前”虧的人,往往都會有較大的成就。
最後
一個能夠有大成就的人,都懂得吃“勤勞”、“利益”、“口舌”、“經驗”和“眼前”這5種“小虧”。
而作為普通人來說,能夠懂得其中兩個以上,都能夠有所成就。
有本事的人不屑於跟人計較是否吃虧,所以他們往往看似吃虧很“傻”,實則卻是在積累“福氣”邁向成功。
當你還在跟人炫耀自己的“精明”時,可能別人已經在前進的路上把你甩開很遠了。
就像伏爾泰所說一樣:“幾個蒼蠅咬幾口,決不能羈留一匹英勇的奔馬。”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