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不只是努力和勤奮,還有判斷和選擇。要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不斷刪除對自己無用的東西。有人說,人最高級的活法,是具備“隨時清零”的能力。
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混得好的職場人,都具備“隨時清零”的能力。
而我們很多人,卻過著無從選擇的生活:
工作不喜歡,卻不敢辭職:一辭職就斷糧了呀,靠什麼生活呢?
想追求夢想,卻沒有勇氣:現在生活挺穩定的,夢想能值幾個錢呢?
行業不穩定,卻不想改變:曾經是多麼輝煌,想當年的我是多麼牛X!
而實際上,那些在原地躊躇的人,更容易失去機會,甘願守著過去的一切,不想往前踏一步。成就感是需要做減法的,丟得越多,對目標的感受力越強。
*****一、隨時清零,是底氣和自信*****
我們常說,對工作要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更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有底氣和自信的人,從來不害怕失去,也不畏懼重新開始,他們始終掌控著人生的主動權。
曾經收費站大姐失業時喊出扎心一語: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甚麼也不會。
你看,沒有底氣的人,在面對變化的時候,是多麼的無助和恐慌。他們除了一腔抱怨,什麼也沒有。
有位學者,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問禪,卻一直喋喋不休的說著自己的觀點。
老禪師默默無語,以茶相待。眼看茶水就要滿了,老禪師卻還是不停下來。
學者著急地說:“別再倒了,馬上就溢出來了!”
老禪師不慌不忙的說:“你就如同盛滿水的杯子,裝滿了自己的成見和看法,讓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很多人對工作抱怨的時候亦如是,總是什麼都想要,在變化來臨時,依舊將過去背負在身上。給自己設限,沒有勇氣突破。人總要往前看的,拋開過去陳舊的觀念,為自己注入新的能量,才有持久的動力。
學會清零,就像曾經奮鬥過的那樣,從頭來過,鳳凰涅槃,重獲新生。
*****二、隨時清零,是清醒與自持*****
有個著名的寓言,說在一個地方有種猴子很珍貴,也很聰明,人們想了很多辦法去捕獲都沒有成功。
後來有個人發現了這些猴子有個性格,就是一旦擁有了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捨不得放下。
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放一個大玻璃瓶子在它們出沒的地方,瓶口大小是猴子手剛能伸進去,裡面放一個它們最喜歡的堅果。
結果就用這個辦法抓到了,因為猴子伸手到瓶子裡拿著堅果的時候,手就無法抽出來,它捨不得放下,結果把自己都失去了。
一味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勢必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在得到的時候,及時告誡自己,這不是最好的成績,也不是最後的成績,未來可期。
曾經《武林外傳》爆紅,劇中演員一個個炙手可熱,當時的姚晨成了微博女王,閆妮參演了張藝謀的作品。
但飾演呂秀才的喻恩泰卻在這個檔口,消失了。
"戲可以演一輩子,但是讀書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了。"喻恩泰說,那時候找他演得戲很多,但他留給那些找上門的劇本這樣一句話,揮一揮衣袖,考取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士,繼續攻讀。
前段時間他參加《聲臨其境》,全英文配音莎士比亞選段,震撼全場。喻恩泰已不是當年懷才不遇的呂秀才了,經過這些年的沉澱,他的才華有目共睹。
一個人在享受成功的時候,還能保持清醒,堅持地沿著自己的既定方向,直達目的地,很難得。大浪淘沙,他注定光芒四射。
羅曼·羅蘭曾說:“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
是的,我們要想不被社會淘汰,就要時刻保持學習的能力,吃老本,只會把自己的路堵死。
*****三、隨時清零,路才會越走越寬*****
心理學中有一種心態,叫做“空杯心態”。
“空杯心態”就是忘卻過去,特別是忘卻成功;是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更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永不滿足,不斷追求卓越。
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時刻懂得清空自己,因此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狀態。
福特汽車公司的創辦者亨利·福特曾說:“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經進入老年,無論他在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要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就要及時砍去雜七雜八的旁枝末節。人生的路很長,職場的路亦然,不停地做減法,目標才會更清晰,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
那麼,工作中我們如何做到“隨時清零”呢?
1. 對工作時刻保持危機感
職業和工種在不斷更新迭代,一些行業注定成為夕陽產業,而新的行業也在不斷地興起,不要盲目樂觀,也不必陷入悲觀,保持危機感,可以隨機應變,保持敏感,可以順勢而為。
2. 不斷學習新的技能
學習永遠是穩賺不賠的投資,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新的變化面前,就可以臨危不亂。你的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及時掌握,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3. 保持好奇心,做個行動派
對行業內的一切,保持點好奇心。不一定能讓你有超級強烈的獲得感,但很大程度上也許能排除你對日復一日工作的厭倦。不僅要做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在行動上反應迅速。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