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我們人類的嬰兒,就要脆弱很多了。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後兩個月才能抬頭,六個月才能翻身,一歲時才學會爬,吃喝拉撒睡都要成人照顧,離開了成人根本無法存活。這就奇怪了,站在地球生物鏈頂層的人類,為什么生出的嬰兒卻不如動物的幼崽?
這似乎跟孕期的長短有一定的關係,因為有研究數據顯示,要使人類嬰兒剛出生時的成熟程度達到剛出生的黑猩猩幼崽的水平,就要保證孕期能有18到21個月。但人類女性的平均懷孕期只有9個月,也就是說人類嬰兒出生之後還要再發育9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相當於剛出生的黑猩猩幼崽的成熟度。
既然如此,為何人類不能懷孕久點,讓胎兒成熟一些再生出來呢?這樣就不用費心費力去照顧了啊。想法很美好,但現實不允許,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營養供給和代謝負擔限制了孕期的長度。女性在懷孕期間消耗的能量比平時高很多,所需的營養物質也比平時多很多,到了懷孕6個月的時候要消耗兩倍的能量才能維持基本的機體代謝,9個月則是極限了。如果要等到胎兒在母體裡發育到一出生就能行走的程度再分娩,孕婦的身體承受不起,也很難為胎兒供給充足的營養。
其次,骨盆的大小也限制了孕期的長短。人類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為了在直立行走時讓身體保持平衡狀態,進化出了比較狹窄的骨盆。在骨盆很小的情況下,倘若懷孕時間太長,胎兒的頭骨就會發育得很大,這樣一來女性在分娩時的安全問題便會受到極大的威脅。為了保證母子平安,孕婦需要盡快把胎兒生出來。
所以說,媽媽在懷孕這件事上已經盡力了,只能在孕期達到一定時長的時候產下嬰兒,雖然剛出生的嬰兒成熟度不高,但可以通過後天的哺育讓其成長,這是人類的生存環境所允許的。動物就不同了,弱肉強食、殘酷的大自然逼迫著動物幼崽在出生以後要迅速適應環境並獨立生存。
其實,人類嬰兒剛出生時的弱小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畢竟嬰兒在受到成人的照顧、養育和培養之後,智力水平能得到快速的發展,或許這就是人類能夠成為地球生物統治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