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普通人的正常心態。因為人總是覺得,得到的都是好的,而放手的,都是自己不想要的。
但我也說過,這只是普通人的心理。這世上,還有一種人,他的眼光是高於普通人的。因而,他站得高,也看得遠。他不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動心,卻有著長遠的智慧眼光。也或者說,在這種人的心目中,有著更為廣闊的天地,於是在現實的放棄與擁有之間,他做了聰明的選擇。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朝廷每一次的封賞,都被華佗拒絕了。理由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個,那就是華佗的心中,裝著他的“病人”。他知道,一旦他接受朝廷的封召,一生就只能為朝廷做事,而他的理想,是為天下的人看病,而不是只被困在一個小小的“府坻”裡。
華佗雖死,他的名字,他的醫德,他的心系病人的胸懷,卻永遠地留在了世人的心中,一代又一代。直到今天,提起來“醫者仁心”,提起“神醫”,仍然離不了“華佗”二字。可見華佗的選擇是對的。如果他被朝廷封徵,只為朝廷效命,就不可能為天下人看病,而天下人即使知道有個華佗,也無法真正見識到他的醫術,自然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把他捧為“神醫”。
所以,華佗放棄了當官的機會,卻擁有了全天下人的尊敬與愛戴。當他被曹操所害時,“ 知者無不哭 ”,就是最好的見證。因此,華佗的放棄,也是為了更好地擁有。這樣的放棄,是值得的!
本來,作為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霍去病也有這個資格享受皇帝賜予的一切榮譽。但是霍去病拒絕了,他用“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的豪言壯志來表明自己的情懷。漢武帝聽了十分感動,也因此更加信任和看重霍去病。
霍去病在享樂與家國情懷中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放棄了本來可以擁有的榮華富貴,選擇了征戰沙場的將士之路。雖然,他23歲就因病去世,卻給世人留下了“千古名將”的忠勇名聲。
所以,人在某一個時候的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這是一個人智慧的選擇。而能做出這樣選擇的人,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人。就像華佗,就像霍去病,還有歷史上乃至今天的那麼多的名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