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這樣一段話很火,世間的人可以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人,有能力,沒脾氣;
第二等人,有能力,有脾氣;
第三等人,無能力,沒脾氣;
第四等人,沒能力,有脾氣。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思考,為什麼最末等的人沒有能力卻有脾氣,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有的人他既有能力又沒有脾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發現,這個世界上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比皆是,真正能夠成功的人,似乎往往為人都十分平和,很難看到他們大發雷霆的樣子。而那些沒有能力的人,脾氣往往一點就著。
我小學時候的鄰居,是一個姓李的叔叔,我平日裡都叫他李叔,每天在我放學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李叔聲調極高的在責怪自己的家人,然後他的妻子委屈的辯解。這種情景經常上演。後來鄰里之間的閒聊中我們得知,李叔其實並沒有正經的工作,往往找到了工作沒多久就會跟單位裡的人發生矛盾,然後辭職或者被辭退,周而復始。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再也忍受不了李叔的脾氣,兩人協議離婚後,他的妻子帶著孩子離開,李叔則繼續自己整日渾渾噩噩的生活。
我們從李叔的身上能看到一些人的影子,他們往往沒有一技之長,卻脾氣暴躁,整日都在慨嘆和抱怨,從來不想著如何改變自己的現狀。
我記得泰國的傳奇人物週欽南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曾說道:"人只要脾氣好,凡事都會好起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簡單的把脾氣看作成一種情緒,一種發洩,可實際上暴躁的脾氣背後,隱藏的是你的忍耐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低下。
生活中我們發現,越是能力出眾的人,就越是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面,而不是被情緒掌控,更多時候,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去主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所主導。
老話講:"為官者先克己,方能撫民"現在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去追求當官,但是這句話傳遞給我們的思想就是想要去獲得更多人的尊敬與認同,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掌控,又怎麼能奢求去追求更多的資源呢?在人生的路上,憤怒就像身上的負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懂得如何化解這些負擔,讓自己輕裝上陣,這樣才能走得更遠,而無能的人因為不懂得化解這些負擔,自然無法走遠。因此我們往往發現,那些有能力的人,似乎總是謙和低調的,因為他們不會被情緒所掌控,自然就能擁有更加和諧的人生。
我的大學專業課趙老師,是一個很容易跟學生聊到一起的人,從來不會自持甚高,平日裡也是十分謙和的人。
後來隨著了解逐漸加深,我們知道趙老師不僅僅是一個老師那麼簡單,他還開設了自己的一個公司,並且還是學校的碩士生導師,知道了他的成就之後,我們對他肅然起敬,而他依然還是往日里那種平易近人的樣子,從來不向我們發脾氣。
趙老師就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人,他的能力自然是無須懷疑的,他的毫無脾氣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大多數的時候,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質,是與他的成就直接掛鉤的,因為他們明白,,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冷靜下來的思考。所以他們能夠在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中所向披靡,而不是遇到一點事情就瘋狂抱怨或者大發雷霆。
實際上,那些能力出眾的人並不是沒脾氣,而是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只有擁有一定的掌控額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本事。這是一個正向提升的循環,因而越是有能力的人,往往就越是沒脾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