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中華大地的飲食文化頗為豐富,到現在吃飯已經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矛盾、有決議亦或是其他事情,都可以用一頓飯來解決。
飯桌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社交平台,成為了很多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對方請你吃飯,自然就會放下一些防備心,雙方的距離也會近一些,相比於生硬地談判,大家共處一桌吃個飯,商討起事務來會更加容易。
但同時,飯桌上也很容易暴露出一個人的真實人品。
人人都會在平時的社交中包裝自己,但酒足飯飽之時,那些藏在骨子裡的習慣和真實性格,就很容易顯現出來。
其實說白了,就是通過吃飯、喝酒來體現一個人的內在品質。
陌生人之間相互不了解,吃一頓飯、喝一頓酒雙方就很容易地熟悉起來。
所謂酒後吐真言,喝醉了的人往往會展示出最真實的自己,飯桌上的各種表現,就是人品的側面體現。
人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而前途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錢途”。
特別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有沒有“錢途”,看他的飯品就知道。
只顧吃喝,則“錢途”無望
人行走社會,朋友即為資源,除了那些天天聯繫的老友,其他人基本不會單純地就與你吃個飯。
社會上的飯局已經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要么有所求,要么為了拉近關係,總是帶著目的性的。
無論參加什麼樣的飯局,都要懂得這個飯局的目的,還有誰是主、誰是客。
客不可喧賓奪主,作為被邀請者,應該充分尊重這場飯局的主角,而作為主角那就不能自亂身份,要讓客人充分被照顧到。
其實,一頓飯就像是一個平台,一個雙方對等交流的平台,餐桌上大家都是食客,相對於平時來說身份的限制會小很多,說話也會很方便。
若要通過飯局來拉近關係、聚攏資源,就一定要注重對方的感受,畢竟一頓飯若是吃舒服了,自然什麼話都好說,反之就是適得其反,白白花錢。
無論是個人出於什麼身份去參加一場飯局,餐桌禮儀都是很重要的。
在外吃飯不比在家裡,在家中隨意一些當然無所謂,而在外面,該“拘謹”就不能“隨心所欲”。
餐桌禮儀是反映人品的重要方面,這其中可以分為對他人的尊重和對自己形象的維持,二者都做好方能反映良好的人品。
從個人方面來說,赴宴也好,請人吃飯也好,個人的外表一定要得體,不能蓬頭垢面就去吃飯。
沒有一個良好的形像也相當於不尊重別人,除此之外,還有座位的安排、吃飯時的吃相等等。
而對於別人的一些禮儀就顯得紛繁錯雜,基本的比如別人吃飯不可以轉桌、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等等,這就要視對方的性格而定。
規矩要做給看重規矩的人看,有些人偏偏就不喜歡那些條條框框、客客套套,對待耿直豪爽的人自己也要暫時變得“豪爽”,總之,要迎合別人的胃口。
誰做主誰買單,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於吃飯買單這件事,內種的學問也值得人重視,這是最後的一個表現,做不好就是功敗垂成。
比如相親,一些男人這頓飯把對方吃得很舒服,可最後卻要求AA制,從兩個人的參與度上來說,這沒什麼,可從為人處世上面,就顯得很是計較。
就男女關係上來說,吃飯這件事上用不著AA,今天你請我吃一頓,下次則我請回來,這樣雙方的付出差不太多,可效果卻與AA制大相徑庭,這能更好地拉進兩個人的關係,同時顯得不難麼尷尬。
不是組織者就不應該去買單,不能認為買單就是示好,任何人都不會缺一頓飯錢,以一個被邀請者的身份去買單,還是悄無聲息地,反而是不給主人面子。
若巧遇了一些認識的好友或者領導,可以為之買單,對方若買了單,可以加點酒菜,這是一份心意的表達,同時更加自然。
對待好面子的人肯定要高檔一些,而對待注重實際的人,就要選擇一些安靜而經濟的地方。
飯品映射著人品,很多人在平時一副君子模樣,喝多了之後就胡作非為,人之本性難以掩蓋。
酒品不好就不要喝斷片,一個人的前途會因為一頓飯而突然開闊,也會因為一頓飯而陡然變窄。
人生的走向,往往在於細節之中。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w0t0D4SMiGuvwt4S3FAXZnV-SpvboB9macqKvSiupz8/?source=tuwen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