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人的品德我認為就是善。我們一開始都是善良的人,渴望用自己的善良行為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可總有些人會讓我們善良的內心如入冰窟,甚至將我們質疑自己善良的行為是否是一個錯誤,而這些人往往屬於下面四種,若你身邊有這四種人,千萬不能將自己的善意給予他們。
一,不要給予貪得無厭的人善良
莊子曾說:"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
在生活中不乏有貪得無厭的人污染我們的生活,尤其對於善良的人來說,一個貪得無厭的朋友如跗骨之蛆。
我們對別人善良是源於心中悲憫的情感,我們不願意看到別人過著艱難的生活,想要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擺脫困難。
但總有些人在接受你的善良後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並持續向你索要好處,一旦你停止放出自己的善良,那你甚至會被對方視為敵寇。
善良其實是一個相對的行為,我們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對別人善良,接受善良的一方也應當抱有感恩知足的心理,明白別人的幫助只是讓自己暫時度過難關,而生活的美好最終需要自己去創造。
當我們將心中的善良給予一個貪得無厭的人,會發現善良實施起來相當困難,你需要用自己的血肉去供養對方的生活,這無疑是對於善良的褻瀆,而這種人自然更不配獲得善良的眷顧。
二,不要給予不知回報的人善良
我們在善良的信念指引下去做好事,是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幫助這個世道變得更好,但很多時候,一些不知回報的人卻讓我們這份善良落了空,其中的落差感會極大挫傷善良者行好事的決心。
華梅曾說:"誰給我一滴水,我便回報他整個大海。"在古語之中也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話語,這兩句話闡述一個共同的道理:面對別人的善意,我們要用更大的善意去回饋,而這個回饋的方式不止是物質層面。
我們要明白,一個善良的人去幫助一個困難的人,是想要對方能夠獲得更好,能夠在自己的幫助下擁有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力量。
因此你若是想回報別人的善意,除了日後的雪中送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行動去證明對方的善意並沒有落空,表明對方的行為的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幾分。
但總有那些不知回報的人,在接受善意之後不僅沒有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反而會在提升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全然沒有用行動回報對方的感恩之情。
如果一個人在接受你的善意之後不僅沒有感恩的話語,還沒有切實提升自己的行為,或者對你依舊熟視無睹。那很就很不幸地遇到一個不知回報的人,這個時候儘早收回自己的善良,否則只會成為不知回報者不勞而獲的期盼。
三,不要給予目的不純的人善良
在你決定給出自己的善良之前,要清楚對方是真的需要你的善良幫助,還只是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兩者擁有截然不同的目的。
在村落之中,即便在今日我們依舊能看到不少人為了一個低保名額爭得頭破血流,即便自己步入小康水平,依舊裝出一副可憐的面孔乞求多一份幫助,這樣的人並不值得我們給予善良,恰恰是這群人才讓眾多善良的人畏縮。
善良並不意味著你要當冤大頭,在釋放你心中的善意之前,你首先要考量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的善良,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善良的價值,否則你的善良只會成為別人的斂財工具,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繼續在暗無天日的困境中掙扎。
四,不要給予口蜜腹劍的人善良
雨果曾說:"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當你在生活中展露出善良的特性後,你的身邊首先會被口蜜腹劍的人包圍,他們用奉承的話語和可憐的姿態誘導你放出越來越多的利益。
可等到他們從你的善良中收穫足夠多的好處後,轉眼間便會否定你的價值,並不會因為你的善意行為而對你給予肯定,甚至會用詆毀的方式來掩蓋曾受過你恩惠的事實。
可我們往往很難分辨哪些口蜜腹劍的人,從而在善良的情緒誘導下選擇相信這些口蜜腹劍的人,進而讓自己的善良成為生活困擾的來源。
即便你心中有著想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景,並且你也願意為自己心中的善良付出行動,也要理智選擇給予善良的對象,最起碼當你給予上述四種人善良的時候,你的善良並不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GKFvuERF1DAJWEjBok-oT4N0DcuIeJqeMz2dWZoG3u5biOx6WD80lzJOdo-UfoXc/?source=tuwen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