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童年是一個人的起步階段,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待人習慣等。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一些習慣,這些習慣也是有好有壞,習慣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孩子在年紀還小的時候,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你可以在上面塗抹出各種各樣的色彩,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要督促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如果家長從小就讓孩子在起床之後把被子疊起來,當起床疊被子成為他們的習慣之後,以後即使家長沒有這麼要求他們,但是他們起床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疊被子。當一個人的行為一旦成為習慣之後就很難將它糾正過來,所以家長們要在孩子剛剛懂事的時候就督促他們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尤其是下面的這六種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尤其的重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應該從小就教給他一個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子自己刷,自己的作業自己檢查。遇到事情,先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從小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非常重要,讓他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等到有一天,到父母需要放手的時候,他孩子會恐懼,父母也不會過於恐懼。
參與家務勞動,培養責任感
從小給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務活,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有,比如說:媽媽負責做飯,爸爸負責刷完,孩子負責倒垃圾。
家裡如果要購買一些大件物品,也要讓孩子參與,提出自己的意見,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對家庭會有一份責任感,會覺得自己是家裡的主要成員,這是我和爸爸媽媽的家,而不是爸爸媽媽的家。
父母千萬不要把孩子看做不懂事,不給他做主的機會,一直呵護著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失去鍛鍊的機會。
養成閱讀習慣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閱讀,閱讀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閱讀收穫到的好處,不僅是讓他的詞彙量更多,語感更強,寫作能力更強,更重要的是可以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他的口頭表達水平。
在孩子小時候,博覽群書,見多識廣,孩子今後的成績上升力量才會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一些家長可能會覺得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那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從小閱讀的習慣,家庭環境也沒有看書的氛圍,這個時候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愛讀書的好榜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不一定說要讓孩子去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養成習慣,能夠靜下來看書。
學會選擇,懂得取捨
很多父母,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比如說,一些父母和孩子逛超市的時候,總是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寵溺孩子的表現。和孩子逛超市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做好約定,比如說這次你只能選擇薯片或者玩具,如果你選擇薯片,那麼就要下次再買玩具,如果你選擇了玩具那麼這次不能買薯片。
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同時擁有很多的東西,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取捨的過程。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就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在面臨重大選擇時,他自己會目標明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這樣的孩子成功機率往往會很高。

有規律的生活
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吃早飯,做作業,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睡覺,這些都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這件事情看起來雖小,但堅持下來並不容易,如果孩子能夠養成這樣的生物鐘,不僅有利於他的身體成長,而且對於他將來做事的規劃性和調理安排性,都有非常大的好處。
生活規律的孩子,長大以後,他做任何事情都會自己制定計劃,並且非常有耐力的執行下去。
父母一定要從小就給能夠制定和完成計劃的孩子極大的肯定和鼓勵,甚至是獎勵,這會是難能可貴的優點。機會性強,並能堅持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成功。
學會傾聽,樂於助人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生活中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要跟人分享,聰明的父母永遠懂得耐心聽孩子說話。
家長不僅要自己認真傾聽孩子的話,並且要告訴孩子學會去傾聽他人,他人的想法可能也很有趣。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同時懂得幫助別人,將的孩子,無論到哪都會受歡迎,長大以後懂得傾聽別人、樂於幫助別人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會有超高的人氣,人脈也會更廣,發展的道路會比別的孩子更寬。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請「逼著」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因為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