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興趣班的課上,有一個孩子因為不遵守上課紀律而沒有獲得老師的禮物。下課後,孩子非常不高興一直不肯離開,大哭大鬧地喊著:"我要禮物!我要禮物"。
孩子的奶奶見狀趕緊安慰他,可是不管奶奶如何勸說,甚至是許諾給他買新玩具,孩子依舊哭鬧不止。
孩子的奶奶一臉無奈,對老師說:「孩子一直哭呢,你就送他一個禮物吧。」對於孩子來說,老師的禮物是獎賞和肯定,如果別人都有唯獨他沒有的話,那他就輸了,所以他才會哭鬧著非要不可。
有的家長習慣了一味地遷就孩子,只要他們一哭鬧就會不顧原則地滿足他,覺得不能打擊孩子的進取心,哪怕孩子表現得不是很好,也用「你最棒」之類的話語來安慰他。
但是,爭強好勝真的等同於積極進取嗎?
不可否認,不認輸確實可以激勵孩子努力和進步,但如果失敗之後只會亂發脾氣哭鬧,不能坦然面對的話,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固執和霸道。
因為,爭強好勝是一把雙刃劍,除了積極的一面,它也會有消極的一面。
好友的女兒四歲了,從小到大她的性格都特別要強。比如:別的小朋友得到的小紅花比她多,她就會哭鼻子;如果老師表揚了別人沒表揚她,她就會不開心;做遊戲或者參加比賽如果輸了,她可能會賭氣不吃飯……
有一次,幼兒園排練話劇,她想扮演小公主,可是小朋友們選了另外一個小女孩扮演公主。她非常生氣,第二天哭鬧著怎麼也不肯去幼兒園。
有的小朋友受挫了會自己埋頭生悶氣,可是有的小朋友卻會表現得很強勢和霸道。
有一次在遊樂場裡,幾個孩子在比賽搭積木,大家都很專注,積木也堆得越來越高。其中一個孩子最先完成,他高興得跳起來慶祝自己的勝利。
可就在這時,另外一個孩子忽然衝上前去,把那個孩子堆的積木一下子全部推倒了。孩子的媽媽很是尷尬,將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可那孩子不但沒有道歉,反而大聲地說:不行,只有我能贏!
輸贏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為什麼有的孩子在輸了之後會情緒失控,又是什麼導致孩子有了一顆「輸不起」又「說不得」的玻璃心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家長太溺愛孩子導致的。有的父母習慣了將孩子保護得密不透風,不要說失敗,就是小小的挫折也是不希望讓孩子經歷的。
有一則寓言:一隻小青蛙被媽媽寵愛著,媽媽總是誇讚它跳得遠,並且每次比賽的時候都故意讓著它,以至於它真的以為自己就是最厲害的。可是當和朋友一起比賽的時候,它被同伴遠遠地甩在了後面,這時它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被媽媽善意的謊言欺騙了。它很沮喪,從此以後躲在家裡再也不願意出門了。
如果孩子從小就在讚美聲中長大,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困難,那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非常差。可見,父母將孩子保護得太好,其實是害了孩子。
另一方面,許多孩子認為失敗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所以不願意面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失敗是件令人很不開心又沒面子的事情,孩子也不例外。
消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沒法坦然面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好好引導的話,孩子就只能通過發脾氣來宣洩了。
一位美國心理專家曾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因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可能會無法適應以後激烈又複雜的社會競爭。
那麼,面對孩子爭強好勝、只能贏不能輸的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
教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
輸了誰都會不開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所以不用覺得羞愧和不好意思。何況孩子還小,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讚賞也是很正常的。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情緒是不分對錯的,不需要刻意去壓制。我們要傾聽和鼓勵他們表達出來。因為只有勇於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並且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提高和進步。
2
不要過分溺愛孩子,適當地批評教訓
有的父母喜歡將孩子的一切都打理妥當,孩子什麼都不用操心,自然也就沒有機會面對困難和挫折。他們習慣了一帆風順之後,只要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用大哭大鬧或者逃避來應對。
所以,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嘗一嘗挫折和失敗的滋味。
還有的父母喜歡讚美孩子,說「你真棒」、「你是最好的」之類的話,認為只有多鼓勵孩子,他們才能表現得更好。其實空洞和籠統地讚美,只會讓孩子飄飄然,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真正的實力。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肯定孩子付出和努力同時,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有進步的空間。
終有一天,他們要離開父母的庇護去獨自闖蕩,如果到那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就太晚了。
3
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念
成長永遠比成功重要,正確的得失觀念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太計較得失,就很有可能在受挫的時候一蹶不振。一次的失敗並不能代表什麼,只要我們能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就能有所「得」。
鼓勵孩子多嘗試、多積累經驗,相信他們一定會離成功越來越近的。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嘗試、不願努力。
4
鼓勵孩子多思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孩子失敗時,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為什麼會失敗,下次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做?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堆積木的孩子,父母應該鼓勵他想一想,為什麼別人能夠堆得又快又好,堆積木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才不會倒等等。這樣,孩子在下一次堆的時候就會有經驗了。
5.父母要以身作則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大程度上,孩子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的。如果父母表現得輸不起,或者一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懊惱沮喪、一蹶不振,又如何期盼孩子能做到鍥而不捨、百折不撓呢?
松下幸之助曾說: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您陪我長大 我陪您變老
愛
關愛不是溺愛,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因為,孩子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有信心面對以後的競爭和壓力。
【動作行為】
孩子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怎麼破?5個策略快速提升孩子的堅持性
孩子愛撒謊?指責 批評才是最大的黑坑!
別怨孩子過分依賴,可能是你不經意的6點阻礙了獨立
【氣質情緒】
掌握這4個技巧,你在家就可以成為寶寶的專業情緒調節師
孩子害羞不要著急,5個方法幫助打開沉默之門!
孩子不自信,99%的原因在於家長!5個錦囊帶給孩子滿滿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