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讓孩子注意衛生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每個媽咪都喜歡自己的寶寶乾淨乖巧,經常給寶寶清洗皮膚,護理肌膚。雖然媽咪很愛寶寶,但有的部位孩子這4大身體部位不宜過度清洗,過度潔癖反而會造成損傷。 一、不要經常給寶寶挖鼻孔 耳鼻喉醫生表示,如果經常給寶寶挖鼻,很容易造成局部損傷,破壞鼻腔的正常防衛功能,容易著涼感冒。 大家必須知道鼻粘膜就是分泌腺,刺激越多,分泌物就越多。如果每天不懈地清理鼻內分泌物,其實清理過程就會刺激鼻粘膜產生更多的分泌物。 一次清理後,使用浸滿油的棉簽塗抹鼻粘膜,可減少分泌物產生,或媽媽可以擠點母乳到寶寶鼻腔,鼻屎會自動脫落,媽媽絕對不能用指甲挖。 二、不要過度清潔肚臍眼 很多媽媽都擔心的問題,每次洗澡都怕弄到寶寶的肚臍,裡面好髒,黑黑的,又不敢用力摳,怕弄疼他寶寶,不知道應該怎麼才好? 肚臍是腹壁最薄的地方,其下沒有皮下脂肪,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用力摳、刮肚臍,或清洗過頻繁會使病菌侵入,不僅會對腹腔內的內臟造成刺激,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等不適。 另外,有的肚臍眼泥粘得很緊,過於用力,還可能會摳破皮膚,造成發炎。媽媽可用花生油輕輕擦擦拭將久積的污垢去掉,適度清潔即可,不用天天清洗。 三、不要過度清潔下體 有些媽媽們總在寶寶每次大小便後都為她清洗。其實女寶寶的一些陰 道分泌物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對她嬌弱的陰部皮膚黏膜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如果天天使用肥皂或者清洗劑清洗,會破壞酸鹼平衡,更容易被細菌感染。另外,經常頻繁清洗,孩子的私處容易乾燥,會傷害孩子嬌嫩的皮膚。 所以清洗孩子的私處的正確做法,一般使用清水清洗,偶爾使用一下肥皂即可。 四、不要經常給寶寶掏耳朵 常常,爸媽見到寶寶耳朵里有一點耳垢,便覺得要幫寶寶掏耳朵了,以防耳垢越來越多,還影響寶寶的聽力。這樣,是對的嗎? 1、少量的耳垢無害而有益。 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聹腺分泌的一種物質。耳垢平時藉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 此外,少量的耳垢不但不會影響聽力,而且還可黏附灰塵、小飛蟲等外來物質,對外耳道皮膚具有保護作用。有些人甚至說「耳垢只有在需要檢查耳膜(懷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不適感(寶寶哭鬧),或懷疑有聽力障礙時才需要清除。」 2、用力不當造成傷害。 在掏挖的過程中,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傷害到耳朵。寶寶的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等。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 3、常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掏上癮」。 (2)、如果掏耳朵時寶寶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的聽力。 (3)、寶寶是各型中耳炎的好發人群,由於寶寶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聽力下降等表現,臨床上常易漏診和誤診,家屬也容易忽視,容易轉為比較難治的慢性中耳炎。 4、如何護理寶寶的耳朵? 有時候寶寶一個人在那抓耳朵,說耳朵里癢。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在平時,又應該如何護理寶寶的耳朵呢? 1、巧用棉簽。 為寶寶洗澡後若發現其耳道口附近潮濕,可用耳用棉簽輕微擦拭,萬不可將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棉花球的頂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而不小心傷到耳膜。 2、遠離二手菸。 香菸的氣味會刺激寶寶嬌嫩的鼻腔和咽喉,使病菌更容易在這兩個部位存活繁殖,從而降低抵抗力,一旦病菌進入到中耳,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如果你或家人有吸菸的嗜好,現在你們有了一個最好的戒菸理由——為了寶寶的健康。 3、遠離嗓音。 避免讓寶寶長期被包圍在強烈的聲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寶寶旁邊大聲開音響或電視。因為如果寶寶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里,內耳細胞纖毛就會被損壞。 4、避免進水。 給寶寶洗澡時。要防止耳朵進水。可將寶寶耳朵由後到前按住貼緊臉部,就不易致耳朵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