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街頭巷尾的店家們已經把成堆的香菰肉粽、鹼水粽、豆沙甜粽、娘惹粽等等高高吊起,滿街的粽子飄香是不是讓你垂涎欲滴,想要馬上就帶幾顆回家大快朵頤呢?慢著!
如果你以為吃粽子就只是打開棕葉、大口咬下那麼簡單,那你就錯了!
粽子是好吃,但其實吃粽子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如果吃的方式不對,可是會直接影響健康的!
1.粽葉太翠綠不要買
正常的粽葉經過加熱後會轉變為褐色或深青色,
如果在市場上看見有些粽子顏色艷麗,外觀呈現翠綠色,那購買之前可要三思了,
因為那可能是「返青粽」!
近年來有一些黑心商家為了讓粽子外表看起來更美觀,
使用化學顏料浸泡粽葉,讓已經失去原色的粽葉返青。
因此,通常原色粽葉的顏色發暗發黃,「返青粽葉」則呈均勻的青綠色、表面鮮亮。
不過「返青粽葉」沒有原色粽葉獨有的清香味。
2. 空腹、睡前不能吃粽子
粽子由糯米做成,粘度高、含有不少的脂肪、鹽、糖,
由於缺乏纖維素又不易消化,因此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
如果空腹或睡前吃粽子,會刺激胃酸分泌,
可能導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複發,或消化不良的情況發生。
3.沒煮熟不能吃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後才能真正地煮熟。
如果粽子沒蒸熟,不僅味道口感不佳,沒熟透的糯米也極難消化,給腸胃帶來嚴重的負擔;
同時粽子餡都是由容易變質的材料製成,沒熟透的粽子,輕則造成腸胃炎,重則導致食物中毒!
4.不要狼吞虎咽打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咬下清香的粽子絕對是人生樂事!
但其實粽子粘性過高,若食用速度太快,除了會導致消化不良,也很容易因噎到而窒息!
特別是消化能力較差的老人和小孩是高風險的族群。
5.吃粽子忌配冷飲、應佐茶或湯
糯米很不容易消化,且粽子本身已很油膩,因此食用粽子時最好搭配茶、
湯或其他一些口感清爽的小菜(如:涼拌苦瓜、香菰炒油菜等),但切忌搭配冷飲。
糯米遇冷容易凝固,變得更不易消化,並同時帶來滯脹感。
因此,最好的吃法應該是細嚼慢咽地品嘗,
並佐以清湯(冬瓜湯、竹筍湯、絲瓜湯等)幫助吞咽和消化;
吃完粽子再喝一杯清茶(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等)降低油膩感,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6.一天不要吃超過兩顆
每天吃粽子別吃太多,否則消化不良、容易引起腹脹。
最理想的分量是半個或1個,如果吃過量也盡量不超過2顆!
如果不小心食用過量,而導致腹脹不適,這時應該增加運動量以促進腸胃蠕動,
並同時搭配富有纖維質的蔬菜水果來幫助消化,
如四季豆、芒果、蓮霧等。
7.粽子放太久不能吃
自己家裡做、或從小店家買的新鮮粽子保質期極其短暫,因此最好當天吃完,
如果吃不完放入冰箱也要在4天內吃完,並且剛從冰箱拿出來的粽子一定要再次煮熟,
否則很容易變質,導致食物中毒。
因此,如果粽子剝開後有粘絲,則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絕對不能吃!
而在超級市場賣的冷凍和真空包裝的粽子就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
只要在其標籤保質期內都可食用。
8.粽子不要反覆加熱
最健康的吃粽子方法還是現包、現蒸、現吃!
如果粽子經過太多次的冷藏與加熱,糯米和餡料都很容易變質,
食用后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或食物中毒。
因此每次包粽子最好份量適中,不要包太多免得吃不完而導致浪費!
9.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粽子
粽子由難消化的糯米製成,內餡多而且重油、重咸或重甜,
因此老人和兒童、胃腸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吃之前必須三思!
因為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進食後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加重胃腸負擔。
如果腸胃不好,食用后容易出現肚腹脹悶、便秘等癥狀,嚴重則會造成腸胃潰瘍穿孔、出血。
重油、重咸或重甜的內餡會造成血糖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
甚至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讓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加重。
因此,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吃粽子都應該點到即止,有所節制!
|